试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试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ID:20045859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试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_第1页
试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_第2页
试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_第3页
试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河南省安阳市三官庙小学平丹丹人生总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而要实现理想和希望,则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人克服了困难,便有成功的愉快和满足,反之,就产生挫折感。对挫折所作的反应因人而异,有人颓废沮丧,有人则百折不挠,心理学家称这种承受能力为耐受力。耐受力的形成和人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物质生活的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疏于这方面的教育都造成了青少年耐受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种现象,“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2、。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我想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他们的成长路程上必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正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为使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不畏艰难险阻、能够经受风雨、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奋发进取的精神。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有关不怕吃苦、不畏挫折的内容,采用“明晰道理、换位思考、渗透熏陶、付诸行动”等方法,教育孩子不畏艰难,以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面对人生,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孜孜以求、努力奋进。例如,学习《爱迪生》一

3、文时,课前我组织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全面了解爱迪生进行发明创造的社会环境。课上,我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辩论中明晰,在对比中晓理,使学生体会到爱迪生在家境贫寒,倍受迫害、指责的重重包围中,仍振作精神,不气馁、不退缩,最终经屡次实验,发明电灯,取得胜利,这一切都归功于他面对挫折有常人所没有的惊人毅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成的教材或教师自己研发的教材都可渗透进行挫折教育,从人物中、事件中让孩子懂得,面对挫折不是怨天尤人,灰心失望,而是把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再奋斗的动力,鼓起勇气,加倍努力,愈挫愈勇,最终成功。一、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强化挫折教育1、创设挫折情境,提高孩子的挫折耐

4、受力。挫折非人所趋,但人无法逃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挫折本身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艰难困苦,玉汝玉成”。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适当的困难和挫折对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大有裨益。我们可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益其所不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参与义务劳动中,克服对成人的依赖性,提高对困难的承受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逐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2、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活动,进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可选取的榜样

5、有中外著名人物、有全国著名的少年英雄等,如现实中自造逆境、锻炼自己的赖宁;失去双臂、自强不息的成洁;身有残疾、卓有成就的张海迪。历史上处境艰难、倔强自强的达尔文、曹雪芹;少年失学、奋学成才的爱迪生、高尔基;忍辱负重、发奋著书的司马迁……这是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身边的先进,学起来更亲切,如下岗工人重新就业、创业,本班同学身残志坚等等。一、利用各种挫折事件,深化挫折教育。1、利用环境挫折,加强教育。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每当班中班干部改选或大队中队干部调整时,人员变动总会较大,有些同学会因未选上,而导

6、致心理失衡。针对这一情况,我总会在选举之前,搞些“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讨论,就可以防患于未然。2、利用个体挫折,深化教育。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教师以敏锐的职业目光,及时捕捉孩子们身上的挫折事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们坚忍不拔的毅力、相应的应变能力、开朗坦诚的性格,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大凡最终成就事业的人都是从这所大学中锻炼出来的。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科学地实施挫折教育,以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奋发进取的精

7、神,为担当起二十一世纪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做好充分准备,成为未来竞争中的佼佼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