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

ID:20048345

大小:6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_第1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_第2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普瑞博思和铝碳酸镁片(威地美)联合口服。结果:本组41例在用药4周后,上腹痛、胀饱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近期疗效较好。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组采用以普瑞博思为主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普瑞博思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2010年3月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17〜46岁,平均32.6岁。合并十二指肠疾病21例,胃次全切除术后1例,多发性胆囊结石8例,胆囊切

2、除术后5例,慢性贫血7例,慢性食道炎3例,无合并症6例。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腹胀伴嗳气34例,失眠10例,恶心13例,呕吐3例,体重下降4例。内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胃液较多,呈草绿色,胃黏膜充血、水肿、或呈糜烂;幽门口开放,胆汁从十二指肠通过幽门反流至胃,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胃炎。胃吸出物测定:插胃管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3.5mmol/小时,胆酸〉30ug/ml,则可确诊胆汁返流性胃炎。45例在内镜下均可见胆汁如泡沫状或水流样反流入胃腔内和典型的胃黏膜充血、水肿,以胃窦最显著。45例中,残胃炎1

3、例,合并十二指肠球溃疡5例,十二指肠炎18例,幽门口开合欠佳、肠胃逆蠕动明显活跃8例。黏膜活检38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4例,肠上皮化生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采用尿素酶试纸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全部病例均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20例,检出率44.4%。方法:均给予普瑞博思和铝碳酸镁片口服4周。合并十二指肠疾病者加服奥美拉唑2周,幽门弯曲菌感染者加服阿莫西林胶囊2周,对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幽门功能失调者,加用谷维素4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

4、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戒饮浓茶、烈酒,少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留体类抗炎药物等。结果本组41例在用药4周后,上腹痛、胀饱感,恶心呕吐基本消失,近期疗效较好,4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1.11%,所有病例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讨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中,临床症状是前提,内镜所见和病理改变为主要依据。在插镜过程中,也可以人为地使胆汁反流入胃腔,这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应以鉴别。确定有无胆汁反流的方法[2]是:胃镜检查时进镜距幽门口4〜5c

5、m处停留1分钟,观察有无胆汁反流。如发现胆汁呈泡沫状或水流状进入胃内被确定为胆汁反流,否则为无胆汁反流。故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胃黏液被染成黄色。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复杂,缺乏特异性,有手术性、非手术性、也有神经精神性,也有可能由感染Hp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一,目前虽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组采用以普瑞博思为主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普瑞博思是一种独特的胃肠道促动力药,它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壁,从而纠正全胃肠道的动力异常。普瑞博思可增加胃的动力,增加胃

6、排空速度,恢复胃和十二指肠的协调;增加小肠和大肠的向前推动力,减少逆蠕动;从而降低胆汁反流。参考文献1江声铮.碱性反流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和诊治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1988,11:14.2蔡菁,贾博琦.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征[J].中华内科杂志,1989,28: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