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

ID:20051014

大小:20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河北8年中考命题规律2009~2016年河北中考考情分析2017年河北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量与分值2016《蒹葭》句子理解简答内容理解选择2题、5分2015《望岳》《春望》景物描写填空诗句理解选择2题、7分2014《己亥杂诗》文学常识填空写作方法简答诗句赏析简答3题、6分2013《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填空思想感情选择诗句赏析简答3题、6分20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学常识填空景物描写简答诗句赏析简答3题、6分20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内容质疑拟题词语赏析简答2题、4分①分值:河北中考诗词阅

2、读的分值基本稳定在6分左右。②范围:预测2017年河北省古诗词的考查范围依然为课内34首。③5题型:文学常识、划分朗读节奏、理解词意和句意、感悟情感、分析形象、赏析词语或句子、阅读评价、质疑发问等。④重点:尤其要关注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使用典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河北中考题型突破【例1】(2016河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

3、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宛在水中坻【思路点拨】诗词的朗读节奏要考虑诗歌的内容和含义,表达完整内容的词语要划在一起。从上几句诗可看出本诗是“二二”和“二三”的结构,所以,此句也应是“二二”或“二三”结构。这句话只要求划一处,所以节奏划分为“二/三”。【答案】宛在/水中坻。, 划分朗读节奏(2010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四言诗为“二二”节奏;五言诗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诗的节奏划分为“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词的节奏划分可根据音律及意思来断句。表达相对完整的

4、含义的词语要划在一起,不可随意拆分。2.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此句为句子理解,主要是要理解句中的关键字,然后再根据意思串联起来。“所谓”即“所牵挂的”;“伊人”即“美人”;“水”即“河”。【答案】主人公所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边。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5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

5、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思路点拨】A项:写景都是为了写人,开头两句写景,为起兴。“苍苍”“为霜”,景色冷落凄清。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心情。B项:“宛在水中央”“中坻”“中沚”,都营造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若隐若现的氛围。C项:全诗从手法上来看,运用了重叠句的形式,而诗人所以要运用这种手法,是为了渲染缠绵无尽的情怀。D项:诗中只表现了主人公“执着追寻”,但并没有表现“绝望情绪”,只表现了追寻时间之长

6、和诗人盼与伊人相会的心理。【答案】D, 句子的理解(2010、2015、2016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词语理解是理解诗词句的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词语的本义;二是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可以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理解诗句的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本题是理解句子的本意。 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013、2015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

7、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

8、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