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实验报告1new

微波实验报告1new

ID:20061110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微波实验报告1new_第1页
微波实验报告1new_第2页
微波实验报告1new_第3页
微波实验报告1new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波实验报告1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波技术实验名称:传输线调试与参数测试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名称:通信与控制基础实验室成绩:实验日期:2014年4月30日实验一、传输线调试与参数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基本微波器件。2.了解微波振荡源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微波的传输特性。3.学习利用吸收式测量频率和波长的方法;4.掌握用测量线来测量波长和频率的方法;5.学会测量线的定标;6.掌握常用的大、中、小电压驻波比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精确测量。二、实验装置YM1123标准信号发生器,GX2B小功率计,YM389

2、2选频放大器,TC2b波导型测量线,(TS7厘米波导精密衰减器,PX16直读式频率计),BD-20A三厘米波导系统,探头若干。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连接线路如图信号源H面弯波导调配器频率计可变衰减器测量线选频放大器短路板功率计2.打开标准信号发生器的电源,电流调零,输出功率调到中档,输出频率调到10GHZ。信号工作方式置于“内方波”,重复频率用“X10档”1KHZ左右。1.将选频放大器衰减档置于40dB档位,输入阻抗置200Ω,通频带置于32HZ。2.将选频放大器接到晶体检波器输出端,缓慢旋转频率计在10GHZ左右,当输出幅度降

3、低达到最低的时候,谐振腔(频率计)处于谐振状态,此时频率计的读数就是信号源的输出频率f。3.当频率计不处于谐振状态时,将选频放大器接到TC2b测量线上,测量端口接上可变短路器,缓慢移动测量探针,测出相邻两个极值点附近的两点坐标,测两组数据;再用平均值方法,计算波导波长,测三组数据。位置1(mm)位置2(mm)(mm)127.08131.9630.54117.94143.60120.38140.4634.24122.76136.92119.48139.1431.98126.52138.84122.34138.5032.32一、微波

4、实验注意事项:1.旋动频率计要缓慢,否则塑料红指针易卡断。在起始端和终了端要切忌不能使劲转动。2.移动测量线探针的同时,要适当调整选频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避免在输出最大位置时选放指针打表。3.合适调节信号源的输出功率。(衰减约37dB)。4.每次改变信号源频率时,都须重新调整E—H面阻抗调配器、晶体检波器、测量线,使之处于谐振输出最大状态。一、思考与讨论1.连接微波测试系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注意连接的紧密性,防止实验中微波泄漏,导致实验的准确性下降2.驻波测量线测定波导波长的方法。波导波长与自由空间波长的大小关系如何?将测量线终

5、端短路,波导内形成驻波状态,调整探针位置至电压波腹点处,既选频放大器指示的最大位置.可求得的波导波长.3.为什么有时晶体检波器在调速管和检波二极管都完好的情况下,会出现输出信号很小的现象,如何调节?调节可变衰减器至适当位置4.平均值读数法测量波导波长时,等指示值的大小选择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吗?这样是利用平均值的方法将数值进行合理的取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5.平均值读数法能减小哪些原因带来的误差?测量方法不正确导致的误差,读数时引起的误差,由于实验仪器现象延迟造成的误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