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

ID:2006336

大小:7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4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_第1页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_第2页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_第3页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_第4页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_第5页
资源描述: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文章来源:互联网 2007年4月28日9:43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附则Ⅰ 载重线核定规则第Ⅰ章 总则本规则假定货物的性质和装载、压载等是处于保证船舶有足够稳性,并避免过度的结构应力。如果有稳性或分舱的国际要求时,本规则也假定已经符合这些要求。第1条 船体强度主管机关应查明在新核定干舷的吃水时,其相应船体一般结构强度是足够的。按照主管机关所承认的船级社的要求所建造和维修的船舶,可以认为具有足够的强度。第2条 适用范围(1)机动船舶或港驳、运输驳船或其它非机动船舶,应根据本规则所列第

2、1条至第40条各项规定来勘定干舷。(2)运载木材甲板货的船舶,除按本条第(1)款规定的干舷外,尚应根据本附则第41条至第45条规定来勘定木材干舷。(3)对设计用帆的船舶,不论是作为唯一的推进方式或作为辅助推进方式,以及拖轮都应根据本附则所列第1条至第40条各项规定来勘定干舷。上述附加干舷应符合主管机关的规定。(4)本质或混合结合船舶,或经主管机关批准采用其它材料建造的船舶,或由于其结构特点以致不合理和不适用本附则各项规定时,应另按主管机关的决定业勘定干舷。(5)本附则所列第10条至第26条规定适用于核定最小

3、干舷的每艘船舶。对于具有富裕干舷的船舶,在主管机关确信该船具备安全的条例下,上述要求可以放宽。第3条 本附则中所用各项名词的定义(1)长度。长度(L)是指量自龙骨板上边的最小型深85%处水线总长的96%,或沿该水线从首柱前边至舵杆中心的长度,取大者。船舶设计为倾斜龙骨时,其计量长度的水线应和设计水线平行。(2)垂线。首尾垂线应取自长度(L)的前后两端。首垂线应与在计量长度的水线上的首柱前边线相重合。(3)船中。船中是长度(L)的中点。(4)宽度。除有明文规定外,宽度(B)是船舶的最大宽度,对金属船壳的船舶是

4、在船中处量至两舷肋骨型线,其它材料的船舶在船中处量至两舷船壳的外表面。(5)型深(a)型深是从龙骨板上边量至干舷甲板船侧处横梁上边的垂直距离。对木质和混合结构船舶的垂直距离则是从龙骨槽口的下边量起。如船中剖面下部的形状是凹形,或装有加厚的龙骨翼板时,此垂直距离是从船底的平坦部分向内延伸线与龙骨侧边相交之点量起。(b)有圆弧型舷缘的船舶。型深应量到甲板型线与船壳旁板型线的交点,即当作舷缘为方角设计那样。(c)如干舷甲板为阶梯形且此甲板的升高部分延伸到超过决定型深的那一点时,型深应量到较低部分甲板与升高部分相平

5、行的延伸虚线。(6)计算型深(D)(a)计算型深(D)是船中处型深加干舷甲板边板的厚度,或加[T(L-S)]/L,当露天干舷甲板设有敷料时,式中:T──甲板开口以外的露天甲板的敷料平均厚度;S──本条第(10)款(d)项中所规定的上层建筑的总长度。(b)对于圆弧形舷缘半径大于宽度(B)的4%或上部舷侧为特殊形状的船舶,其计算型深取自一中央截面的计算型深,此截面两舷上侧垂直并具有同样的梁的梁拱,以及上部截面面积等于实际的中央截面的上部截面面积。(7)方形系数。方形系数(C∨)由下式确定:式中:──对金属船壳的

6、船舶是船舶的型排水体积,不包括尾轴毂;对其它材料船壳的船舶是量到船壳外表面的排水体积,两者均取在d∨<1>处的型吃水;d∨<1>──最小型深的85%。(8)干舷。勘定的干舷是在船中处从甲板线的上边缘向下量到有关载重线的上边缘的垂直距离。(9)干舷甲板。干舷板通常是最高一层露天全通甲板,其上所有的露天开口设有永久性的封闭装置,其下在船侧的所有开口设有永久性的水密封闭装置。对具有不连续的干舷甲板的船舶,该露天甲板的最低线及其平行于该甲板升高部分的连续线取为干舷甲板。按船来选择经主管机关批准,较低的一层甲板也可以

7、选作干舷甲板,但该甲板至少沿机舱和其前后尖舱舱壁之间是全通的和永久性的甲板并且是连续横贯船体。当比较低一层甲板是阶梯形时,则甲板的最低线及其平行于甲板较高部分的连续线取为干舷甲板。当一层较低的甲板被选定为干舷甲板时,干舷甲板以上的那部分船体就干舷勘定和计算而言视作上层建筑。干舷是从这一层甲板计算。(10)上层建筑(a)上层建筑是在干舷甲板上的甲板建筑物,从舷边跨到舷边或其侧壁板离船壳板向内不大于船宽(B)的4%。升高后甲板视为上层建筑。(b)封闭的上层建筑是一种具上列设施的上层建筑:(i)结构坚固的封闭端壁

8、;(ii)此项端壁的出入口开口(如有时),设有符合第12条要求的门;(iii)上层建筑侧壁或端壁的所有其他开口,设有有效的风雨密关闭装置。桥楼或尾楼不应视为封闭的,除非当端壁开口关闭时,在这些上层建筑内的船员以其他办法能有效地、并随时可供使用的通道前往机舱和其它工作处所。(c)上层建筑的高度是在船侧从上层建筑甲板横梁项到干舷甲板横梁项的最小垂直高度。(d)上层建筑的长度(S)是指上层建筑位于长度(L)内部分的平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