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

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

ID:20064748

大小:2.51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09

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_第1页
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_第2页
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_第3页
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_第4页
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_第5页
资源描述:

《l许昌治淮回顾 张向阳bbqbn》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许昌治淮回顾张向阳“治淮”,对多数青年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对淮河流域人民来讲,则是建国后党和国家为把沿淮地区人民尽快从洪涝灾害中解救出来,优先实施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当年,我先后以许昌专区治淮指挥部施工员、技术员的身份参与了治淮,参加了颍河第三、第四、第五期疏浚工程,“三战”泥河洼施工,汝河、清潩河、枯河的河道治理等治淮工程,经历了“75·8”特大洪水,今回首往事,走访故人,将当年所见所闻整理记述于后。淮河之于许昌淮河,古称淮水。“江、河、淮、济为四渎”,淮水乃古四渎之一。据《辞源》引《水经注》三十一淮水载:“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经安

2、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宋绍熙五年黄河夺淮,淮河自洪泽湖以下,主流合于运河,经高邮湖江都县入长江。”全国第三大河流淮河,竟然长期没有自己的入海通道。山洪、内涝、盐碱,长年给沿岸人民造成沉重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百废待兴。在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就优先安排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淮河进行流域性治理。通过8年治淮,完成了一大批治淮骨干工程,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对淮河流域人民yearsmhousing;4.mregistrationformitiesarecometed.(D)pledge1

3、.borower(includingthepledgor)betwen18-65earsofage,withfulocritvgialgcearptagcaigte;a2l.pclolateral的危害。为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原辖商水、西华、扶沟、郾城、临颍、舞阳、许昌、长葛、郏县、禹县、襄县、鄢陵、叶县、宝丰、鲁山、临汝等县及许昌、漯河两市,计18个县市。全区河流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颍河、汝河、澧河、汾河、枯河、清潩河、清流河、双洎河等河流,均发源于伏牛山区及浅山丘陵区,从山区到平原

4、过渡地带较短。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98毫米,且年际间降雨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的65.6%又多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一旦遭遇暴雨,山洪猛涨,洪水峰高量大,直泄平原。平原河道年久失修,堤防残缺不全,宣泄不畅,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历史上经常出现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水、旱、蝗、汤(军阀汤恩伯)”为中原“四害”。据史料记载,建国前的500年间,许昌地区大旱灾31年,大涝28年。特别是1938年6月9日,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军西进,命令军队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南岸炸开黄河大堤。19日,黄河水沿贾鲁河过彭店、张桥,淹扶沟、西华,穿颍奔淮,顺流而下,

5、淹及豫东及苏、皖44个县,淹死89.3万人,391万灾民外逃,骇人听闻的“黄泛区”由此而名。是年,长葛县付桥村船民冀喜成曾建造35吨位的木帆船,顺双洎河沿黄泛区顺流而下,航行于苏州、无锡、上海等地。此船也是双洎河、贾鲁河上吨位最大的木帆船。在中原大地上,汪洋一片的“黄泛区”,持续了8年。许昌地区受灾最重的是扶沟、西华,其次是鄢陵。仅鄢陵就有yearsmhousing;4.mregistrationformitiesarecometed.(D)pledge1.borower(includingthepledgor)betwen18-65earsofa

6、ge,withfulocritvgialgcearptagcaigte;a2l.pclolateral苏州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园区星海部(十佳营业部)园区湖东邻里中心营业部24小时报名热线:4001-1212-00http://www.917trip.cnhttp://www.sz100.netwww.55167.com152个村庄被淹,7.6万间房屋倒塌,7938人被淹死,26242人流离失所,逃亡在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在当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济亟待恢复、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毅然作出了要“根治淮河”的决策。1950年10月

7、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目的”的治淮方针,从此开创了人民治淮的新纪元。1951年5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迅速在沿淮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治淮热潮。我与治淮的缘分1951年,我就读于郏县堂街中学(原民治中学)秋二班。当时学校春秋两季招生,因常有政府机关、部队、治淮等部门到学校动员学生参军、参干,使全班学生降至不足20人。当年堂街中学更名为郏县中学分校,遂将秋季招收的2个班和春季招收的3个班的学生并入郏县中学本部学习。1952年7月全国第一次中招统考统招,许昌专区将全区各县

8、应届初中毕业生,包括春季班尚差半年毕业的学生,提前10天集中到许昌复习功课,准备参加中招统考。郏县中学参加统考的考生住在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