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驱动力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驱动力

ID:20067146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驱动力_第1页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驱动力_第2页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驱动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驱动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驱动力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因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否会一哄而上而一哄而下,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对中国农村建设有无作用力。因为,乡村休闲旅游是以农业自然、农村人文资源和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进行旅游开发,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离开农业、农村和农民,乡村休闲旅游将是无水之源。只有中国农村建设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得到一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才有源源不竭的驱动力。(一)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附加值的提高随着我国农业从粗放型向“知本农业”的发展,从投入产出角度对农业的认识,把知识农

2、业与资本农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知识与资本的互动力量,促进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是农业战略新举措。①韩方明:《发展“知本农业”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03.3.12)。从农业投入角度看,对农业投入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既是农业内部由点到面的横向扩展,又是农业向非农业领域的纵深扩展。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和挖掘农业资源的旅游价值和作用,并对整合后的资源以资本经营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资本投入的目标是追求高效益,根据市场需要,对

3、农业资源进行包括旅游在内的深层次开发是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一般来说,一种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其层次越多、越广泛,它的附加值就越大,效益也就越明显。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和空间环境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例如,合肥市郊大圩乡,2002年以前葡萄一直是自生自灭,产量和收入很不稳定,特别是2002年跌入低谷,产量低,价格每斤仅0.4元,严重伤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葡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2003年,开展旅游节庆活动,举办第一届葡萄节,葡萄价格开始回升,后期达到每斤0.8元,果农看到了希望,葡萄种植面积得到了稳定。而05年大圩葡

4、萄总产量达1500万斤,均价在每斤1.5元以上,较2004年总产1200万斤,单价每斤1元,净增收800万元。②包河区人民政府:《大圩乡葡萄为当地农民带来净增收入800万元》(http://www.baohe.gov.cn/2005.8.25)。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摆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开发模式,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开展以旅游活动为目的的乡村旅游,使旅游向农业渗透,农业与旅游联姻,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二)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个领域和中央与地

5、方政府、企业与农民多个利益主体的综合性问题。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一是农业问题,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促进的同时,可打破产业界限,有助于形成产销、旅工农、科工贸的产业体系和购销渠道。二是农村问题,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户籍制度

6、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需要大量劳动力。根据乘数效应估算,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岗位,将产生另外3个间接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如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试范县福建省泰宁县,2004年实现转移就业机会1985人,其中转移到旅游服务行业的有1177人,占58%。③林金锵:《打造泰宁旅游劳务强势品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三明农业科技》,2005年第三期。!城乡二元分割还有个重要表

7、现是城乡人流的单向性,只有进城购物、打工、观光人流等,而没有城市居民不断涌入乡村的人流。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增加了城市居民在农村的居住时间,对冲了并改变了城乡之间的单向人流,使城乡和乡城之间人流达到或接近动态平衡,进而从概念上消解城乡二元对立与分化。三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最根本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员。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及与都市旅客的交流、学习、融合,可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一

8、)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推动乡村非农化乡村非农化泛指农村地域的人类活动从以农业为主向以非农产业为主的转化过程。中国农村非农化是以乡镇企业的创建发展为始端,发端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突破了农业资源的约束,势如破竹地使中国农村开始了从自然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