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提壶揭盖”治法

感悟“提壶揭盖”治法

ID:20072981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感悟“提壶揭盖”治法_第1页
感悟“提壶揭盖”治法_第2页
感悟“提壶揭盖”治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感悟“提壶揭盖”治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感悟“提壶揭盖”治法【摘要】“提壶揭盖”作为中医传统治法,由于历史变迁及传承经验所限,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局限。文章通过追溯该治法之源而正其本意,并对之加以引申及提出新观点,另附一运用此法之验案予以总结。【关键词】提壶揭盖;中医治法“提壶揭盖”作为中医传统治法之一,其概念是属于在学习基础理论时就已被讲授的内容,以往教科书多解释为:肺处高位,喻为“华盖”,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故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可影响其他脏器气化失司,可出现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故治疗应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即得利,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这个说法将病位局限在肺与膀胱,甚至可简单理解为肺对应壶盖而膀胱对

2、应壶嘴,显得形象而直观,有利于初学者理解。然而笔者指出,这种说法不可避免的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病位的局限、拘泥会导致临床思路的狭窄与手段的单纯。溯本求源,“提壶揭盖”法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可知“提壶揭盖”一法,朱氏其

3、初意是专为探吐而设,将之比作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而后世专将之局限于宣肺乃离乎其本意了。当然后世为将治法验证于临床,具体到肺脏,本也无可厚非,事实确也证明通过宣肺能达到利小便的效果。但若一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满足于机械照搬不求甚解而非灵活变通,则舍本逐末了。笔者认为,“提壶揭盖”治法应当加以引申,具体在病位与手段两方面可适当扩展。首先,病位上之“盖”并非独指“华盖”之肺,其定位或可泛指“上焦”,笼统点就是一个气机的问题。揭盖之目的是开启气机。此气机具体到脏腑当然肺脏首当其冲,但一旦限定于脏腑,顿感失色而不能举一反三。毕竟周身之气为一整体,故乃有

4、启上焦之塞而下焦自开的道理。启上焦不止于宣肺,还可以探吐,可以搐鼻取嚏,开下焦不止于利小便,还可以通大便,临证可治疗癃闭、水肿、淋证、便秘等。其次,手段也绝非宣肺之唯一途径,启塞之法亦有多种,不可等同、均一、简单看待。如通常所见有3种情况:①外感邪气闭塞,如常见寒邪束表,气不得宣,治当宣气祛邪;②内生病理产物壅塞,常见痰邪阻挡,气无以上达,治当豁痰顺气;③上气不足,气无力上达,窍不得通故塞,治当补气升提。故虽都是揭盖,治法也由病因不同而相应更改。笔者虽提出治有3法,但囿于经验浅薄,仅曾应用一法,治验一例,特撰写如下,望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首诊:予实脾饮合五苓散加减,

5、处方如下:熟附子15g,白术15g,厚朴15g,大腹皮15g,生姜15g,茯苓30g,猪苓30g,泽泻20g,肉桂5g(焗服),黄芪30g,3剂。服上药后患者自觉无甚好转,尿量如前,1200~1500ml/d。本觉成竹在胸,未料竟无寸功,乃思辨证有误,故深入问诊,仔细询问后患者补充一症“怕冷”,自诉发病半年来此症明显,寒意虽不至于颤抖但加衣也无济于事,即使天气炎热也无甚汗出。又问肤色,答因是河北籍,肤色白皙,自幼如此。茅塞顿开,乃悟辨证不当,此实为表证未解之象。二诊:去实脾饮换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处方如下:麻黄8g,北杏12g,桂枝10g,炙甘草6g,茯苓30g,猪苓30g,泽

6、泻20g,白术15g,厚朴15g,2剂以观后效。翌日,患者喜告昨日下午服药后,9~11PM尿量明显增多,今早下肢沉重感已有所减轻。查体时按压下肢皮肤,明显较前松软,再查看24h出入量记录单,昨日尿量竟为3100ml,余又翻看医嘱,未见有临时使用利尿剂记录,不禁叹服中医药疗效之神奇。然而不巧肾内科来会诊后建议糖尿病肾病转科治疗,故不便继续疗效观察,其后病情未及跟踪。体会:本案虽为一不完整的病例,患者远期疗效如何亦未可知,但一剂中药能建西药不逮之殊功,能解病患多时之所急,其中得失故也值得与同道分享。初诊因囿于“年高、面白、水肿”的外观不免沿袭旧路,套用成方,所幸患者为华南师大教授,

7、信服中医,交流无碍,初诊未效亦颇具耐心,笔者实为感动。二诊细问,“怕冷”症状突出,但常见之真武汤证或实脾饮证因“阳虚生内寒”也在“怕冷”之列,如何鉴别?阳虚为主的“怕冷”为畏寒,添衣加被可以缓解;而本证之“怕冷”实为恶寒,虽添衣加被几不能温之,“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言犹在耳,且患者告曰“身冷即热天亦如此,几无汗出”,此为外寒闭塞玄府,卫阳温煦失司的表现,表证明矣!但时近半年,表证仍在,临床实不多见,应是缘于素体已亏,阳气不足以抗邪,故外邪留恋,牵延未愈。由此看来,患者确有阳虚的一面,但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