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

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

ID:20074304

大小:8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9

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_第1页
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_第2页
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_第3页
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_第4页
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概论-解释名词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概論-【解釋名詞】☆【效應&定律&原則】☆1.霍桑效應:美國霍桑的實驗結果發現:社會因素與心理因素乃是影響組織工作績效的最重要因素,除包含工作時間、工資制度、工作設備或環境等因素外,還有工作人員與上級或公司全體人員的感情態度等,皆是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實驗時,受試者知道自己正在參與實驗、正在被觀察,而表現得與平常非實驗情境不一樣,此種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即稱為「霍桑效應」。2.強亨利效應(theJohnHenryeffect):實驗期間控制組的受試者,當知道自己是處在與實驗組的競賽下,為了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而有一般水準以上的表現,此

2、一現象即稱強亨利效應。3.月暈效應(Haloeffect):又稱成見效應、光環效應。:評定者對受評者的一般印象,會影響其對受評者實際表現的特性之評定結果。即先入為主的印象,對行為特質的評定形成偏差。4.比馬龍效應: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智力測驗中發現,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比馬龍效應」又稱「自應預言」。5.自應預言:教師的期望本身足以使學生變得有或沒有成就。6.蝴蝶效應:由葛力克(Gleick)所提倡,原意為「巴西之蝴蝶展翅,德州就可能颳颶風」,係指耗散結構的運作,對於起始狀態極為敏感

3、,絕不可等閒視之。在細微之處即可能會有巨大影響,如同蝴蝶展翅,卻造成颶風一般。7.天花板效應v.s.地板效應(CeilingEffectv.s.FloorEffect):在一個測驗當中會有所謂的滿分和零分,這是測驗的上限和下限,但是理論上來說,得到滿分或零分的受試者,他們的分數未必與測驗的上下限相等,因其中含有機誤,其真分數可能比測驗分數高或低。「天花板效應」就是指受試者在測驗上得滿分,致使無法依據測驗結果評定其確實能力情形。「地板效應」是指由於測驗下限的影響,致使無法觀察下限之外的受試者的能力。8.門檻效應:在訊息處理過程中有ALLorNone法則,

4、即必須有足夠的刺激量方能引起反應,低於刺激量則不會引起任何反應。9.漣漪效應(rippleeffect):庫寧(Kounin)提出,指出教師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時,對其他學生造成的影響。不論是支持性懲罰(協助其改過)或威脅性懲罰(嚴懲犯過)均會對其他在一旁觀看的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施罰時應當小心,因為施罰者暴怒的態度會引起其他目睹學生的反應。10.柴嘉妮效應:未完成工作的回憶量會高於已完成工作的回憶量。11.霹靂馬原則(普里馬克原則):普里馬克(Premack)主張每一個個體均存在著一種「活動偏好階層」,所以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生較偏好的活動當作強化物,以改變

5、特定的行為反應頻率,即為霹靂馬原則。(1)對任何有機體而言,都存在一種增強階層,位於階層頂端的增強行為是有機體最有可能去從事的活動。(2)階層中的任何活動,可藉著位居其上的活動來增強其發生率,而它本身也可增強位居其下的活動。(3)在教育上的應用:找出個體的增強階層,以較高階層促動較低階層的反應,使得兒童有全面均衡的發展。12.墨菲定律(Murphy‘sLaw):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或不良反應)遲早會發生。13.邁爾斯定律(Miles’Law):職位決定立場。教育名詞-171.不希罕效應(BOHICA):能忍自安,消極抵制(Benditover,Herei

6、tcomesagain)。指組織成員對變革採抵制的態度,認為稍做忍耐,等風頭過去,一切回復如常。2.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學習】☆3.學習如何學習(learnhowtolearn):是認知心理學的範疇,探討學習是個體經由認識、辨別、理解,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歷程,即Gagn的認知策略。其意涵是一個主動自發的個體,利用個人的認知結構去組織、適應外在刺激,並具有反省思維的能力,思考利於自己學習的方式。用在教學上,最重要的在培養一種「後設認知」的能力。4.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learning):又稱楷模學習,是由班度拉

7、(Bandura)所提出。意指個體經由觀察他人的行為改變歷程和行為改變結果,而間接學習到行為的改變。被觀察者稱為楷模,觀察楷模的行為稱為仿同,觀察的歷程為(1).注意(2).保持(3).再生(4).動機5.替代學習(vicariouslearning):班度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認為人的行為是經由「觀察學習」模仿得來的,個體經由模仿的過程,而將楷模的經驗間接性地變成個體自己的經驗,而楷模得到的結果也會間接地反應到個體身上,這就是所謂的替代性學習。6.發現學習(discoverylearning):布魯納(Bruner)提出發現學習論,強調學生

8、的主動探索,認為學習的主要條件是從事象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認為人類具有認知表徵及發現學習的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