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

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

ID:20092624

大小:53.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_第1页
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_第2页
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_第3页
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之美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12-01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评价一节语文课时,许多人会在阅读教学中用一双挑剔、评判的眼睛去发现是否具有人文性,但很少在识字教学中谈及,似乎识字教学就是会听,会读,会写。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只能体现工具性,无法体现人文性。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许多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上只追求结果,其过程就是枯燥的带领学生反复读,拆分字形,组词、造句,忽视学生的兴趣,一味地填塞,使得满满的识字量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而且遗忘快。经过这几年

2、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摸索实践,我发现识字教学除了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以外,它还具有浓浓的人文性,教学中如能抓住每个字的人文魅力,定能让识字教学换发生机。1.音之人文读音是识字的基础,如何在读音上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觉得这些字读起来很奇妙,就要把读文的轻、重、缓、急与字义结合,这样,不仅让孩子体会到汉字的音律变化,更是一种极好的感情读文的渗透教育。如一年级初学"大”字时,我就引导学生声音洪亮地读出这个字。否则我就会苦着脸说:’’不够大””太小了I’这样的评价立刻让孩子对"大”这个字充满了兴趣。又如教学”重”。我们这个地方neng”和’’Ong”不分,

3、许多孩子总读成”正”,为了让孩子读准,我编了一句顺口溜:”正对反,重对轻,正重可要读得清!”学生一听挺有意思,并能主动、乐意去区分。当然,为了将基础打牢,我们一定要不断变换读的方式,以新颖、多变的设计把学生读字的兴趣牢牢抓住,并为字形学习做好铺垫。1.形之人文为了让学生记住生字,分析字形是关键。应该说分析字形的方法很多。但往往老师在教学时,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为区分形近字,多使用n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数笔画”等常见,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频繁使用就会使得学生因为方法的单一而愈感乏味,到最后,识记字形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配合。其实

4、,如果我们老师在最初示范分析字形时,能多用上一些顺口溜、猜字谜、编故事、画图画这样一些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就会耳濡目染,照葫芦画瓢,创造出让你出乎意料的识字方法。记得在分析”泪”时,有的说n三点水加目就是泪n有的说:"相的木字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汨”我一一肯定,但我接着引导:”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分析每个字时我都会这样问)这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眼里有水就是泪。”多么形象呀!在他的带动下,在我的鼓励下,那节课其他的生字,学生也纷纷发表了许多新奇的识记方法。1.义之人文了解一个字的意思是识字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时可以通过读音去辅助

5、理解。但大多时候,我们学到的字很难通过辨音解其义,有的甚至难以意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如做动作、想象,画简笔画,结合象形字等。例如拥抱两字,我设计了:”你被谁拥抱过?学习"蹬、跳、踢、踩’’等字,我让一生做动作,一生说,另一生找字。又如”炎”这个字,我画了两团火。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理解了字义,同时对这个字的音和形又进行了巩固,一举三得。字的音、形、义是一个统一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考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只要我们将人文之美渗透于识字教学中,这块土地定能结出肥硕的果实。中国的汉字个个都像披上神秘面纱的少女,我们老师做到的就是帮

6、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揭开面纱,呈现汉字之美。参考文献:[1]吴建新.多管齐下,让识字教学焕发精彩.《新课程?上旬》,201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