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

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

ID:20097044

大小:3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_第1页
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_第2页
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_第3页
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boysj130@126.com碳酸氢钠热分解反应的研究郭孝兵任峰张典俊(合肥市第一中学安徽合肥230601)碳酸氢钠是中学化学中经常会讨论到的一种钠的化合物,其贯穿在很多知识点的考查中,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与碳酸钠之间的相互转化;其水溶液蒸干后所得到的固体成分;其水溶液加热过程中pH的变化及原因探究等等。而很多教辅资料中重点强调了碳酸氢钠的热分解只针对固体加热,认为碳酸氢钠溶液加热不会分解,因为溶液的温度不能突破100℃,碳酸氢钠不能分解,事实是这样吗?为了将这个问题讨论清楚,给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重点讨论了碳酸氢钠固体及其水

2、溶液的热分解情况。1.实验1.1实验药品和主要仪器碳酸氢钠固体(分析纯)、高温传感器(威尼尔)、常温传感器(威尼尔)、CO2气体传感器(威尼尔)、采集器、计算机、酒精灯、磁力搅拌器、铁架台、烧杯、容量瓶等1.2实验思路(1)碳酸氢钠固体的热分解:称量7.5g碳酸氢钠固体,置于干燥的大试管中,将高温传感器的探头置于大试管的底部,使固体完全覆盖住探头,然后将CO2传感器放入试管口,加热,当CO2的浓度突然快速升高时,说明碳酸氢钠固体开始分解,此时的温度即为开始分解的温度。装置图如图1。高温传感器碳酸氢钠CO2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连接电脑图1(2)碳酸氢钠溶

3、液的热分解:精确配制200ml0.1mol/L碳酸氢钠溶液,取100ml置于锥形瓶中,放入常温传感器和CO2传感器,用磁力搅拌器加热同时进行磁力搅拌,如果CO2浓度突然升高,说明其开始分解,记录开始分解温度。装置图如图2。1.3实验数据采集碳酸氢钠固体的热分解4boysj130@126.com图3碳酸氢钠溶液的热分解图41.4实验分析碳酸氢钠固体的热分解实验操作较为简单,干扰因素很少,图像较完整,100.2℃开始分解。但是由于其分解温度较低,酒精灯升温速度较快,不利于观察持续变化过程,再加上可能会出现固体受热不均现象,而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

4、加热过程中,先匀速移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加热,再集中对高温传感器探头所在位置加热。图像中的突变问题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分解速率加快所致。不足之处就是由于CO2传感器量程的局限性,未能测出其分解完全时与温度的动态关系。碳酸氢钠溶液的热分解,给我们的认识带来较大冲击,20℃左右其就开始分解了,只不过速率较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逐渐加快,在76℃左右时,CO2浓度发生突变,开始急剧分解,但是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出现了CO2浓度下降,后来又急剧升高的现象,可能是水蒸汽附在传感器表面造成的影响,待水蒸汽冷凝滴下后,传感器测出的CO2浓度又恢复正常。2.实

5、验总结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碳酸氢钠固体的分解比其溶液分解温度要高。碳酸氢钠固体分解温度在100.2℃左右,这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的赵传文等进行的热重分析法测定结果较为吻合,考虑到反应气氛、升温速率、压强等对于其分解速率可能会带来影响,该测定结果主要针对常压、空气中加热做的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对升温速率的控制做进一步的思考改进。而碳酸氢钠溶液常温下就可以分解,只是速率较慢,温度升高后,分解速率会加快,在76℃左右开始急剧分解。这一结论对于我们理解中学化学中4boysj130@126.com很多与此有关的内容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碳酸氢钠溶液蒸

6、干时,得到的应是碳酸钠固体;溶液温度升高,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增大,原因也与其分解有很大关系,而不能单纯的认为其不能分解,以为只是升温促进水解而已。3.理论依据碳酸氢钠固体的分解,很多人已进行了研究讨论,本实验的结果与其较为吻合。而实验中我们发现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分解,从理论上来看,能发生分解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了有关讨论计算:(1)低温蒸干碳酸氢钠溶液,所得固体是碳酸钠吗?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着HCO3-的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其中水解占据主导地位,故其水溶液显碱性。①HCO3-+H2OH2CO3+OH-②HCO3-CO32-+H

7、+③H2CO3H2O+CO2④H++OH-H2O由①+②+③+④得⑤2HCO3-(aq)CO32-(aq)+H2O(l)+CO2(g)△fH298ø/(kJ·mol-1)-690.5-675.6-285.6-393.1△fG298ø/(kJ·mol-1)-586.5-527.6-237.0-394.1△rH298ø/(kJ·mol-1)=[(-675.6)+(-285.6)+(-393.1)]-(-690.5)×2=28.7kJ·mol-1△rG298ø/(kJ·mol-1)=[(-527.6)+(-237.0)+(-394.1)]-(-586.5

8、)×2=14.4kJ·mol-1由△Grø=-RTlnKø可得,Kø=3.0×10-3综上所述,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