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论治偶得

鼓胀论治偶得

ID:20099453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0

鼓胀论治偶得  _第1页
鼓胀论治偶得  _第2页
鼓胀论治偶得  _第3页
鼓胀论治偶得  _第4页
鼓胀论治偶得  _第5页
资源描述:

《鼓胀论治偶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鼓胀论治偶得通过《内经》和《金匮要略》的学习,结合现代医学对鼓胀的认识,阐述对鼓胀证治疗法的心得:认为脾虚水停是鼓胀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先治标,徐图治本。治本顾护正气,以健脾为主,以达利水之目的;同时总结了疾病调养的经验。鼓胀;脾虚水停;健脾利水;饮食调护“鼓胀”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而得名,属中医内科疑难杂证之一,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对其有精辟的论述,《灵枢·水胀》曾言:“鼓胀何如?岐伯曰:鼓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和现代医学比较其表现与腹水相同。

2、现代医学[1]认为腹水多见于在肝硬化的失代偿期,对其病因、腹水形成的过程、治疗均有系统的描述,但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是以中西医都在努力寻找疗效可靠而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吾在读书之余和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现传统医学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能明显消减腹水,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偶有所得,现论述如下。一、内经对臌胀的认识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⑴《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指出了脾虚失健,运化失常,气虚无力行水,均可使津液停聚,蕴生水湿肿满之证。鼓胀临床表现属肿满的一种,故鼓胀大多由脾病所

3、致。朱丹溪《格致余论》中《鼓胀论》专篇认为:“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气化浊血瘀郁而为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生胀满,经曰鼓胀是也。”认为鼓胀为脾虚所致,可帮助理解内经脾虚何以致鼓胀。但其认为鼓胀为脾虚湿热内生所致,又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⑵《灵枢·经别》:“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虚则鼓胀。”认为鼓胀与足太阴之络公孙虚相关。一络通二经,络脉虚是足太阴和足阳明虚所致。足太阴和足阳明虚致公孙虚,公孙虚则见鼓胀

4、,由上关系可知足太阴虚是鼓胀之根源,佐证上条“鼓胀大多是脾虚所致”。⑶《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郭者,《灵枢·胀论》认为指胸腹而言。津液充郭,即胸腹有水之意。病因分为两点:1、不从毫毛而生;2、五藏阳以竭也。毫毛者,外皮肤也,不从毫毛而生即非外皮肤所中,不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何以有水?五藏阳以竭也,正气不足,五脏阳气虚衰,气化温运无力,故水液内停胸腹,见胸腹有水之症。综上所述:内经多从五藏不足认识胸腹水的起因,而以脾虚致使水液停聚为其主因。后世从脾虚

5、水停论治鼓胀是否有效呢?现摘录健脾利水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结果列举如下:李兴锋[2]以八珍汤与十枣汤治疗,湿热留滞加茵陈、栀子、大黄;肝气郁滞加柴胡、枳壳;脾虚湿困加砂仁、草果仁;肝肾阴虚加枸杞子、玄参;脾肾阳虚加淫羊藿、益智仁。结果:75例病人总有效率为93.33%。周锋[3]取十枣汤之意,佐以白术、红枣健脾益气利水,尤重用白术100g,结果86例病人总有效率为95.35%。陶泉[4]用健脾疏肝、活血利水中药煎剂:黄芪40g苍术、白术、柴胡、枳壳、香附、川芎各10g当归12g大腹皮12g茯苓赤白芍各

6、15g丹参、葫芦瓢、泽泻、车前子、猪苓30g。伴黄疸者,加茵陈、虎杖;伴阴虚,加生地、麦冬。结果:有效率84.93%。张三川等[5]治疗肝硬化腹水98例,予常规西药护肝、利尿等治疗,配合中药扶正消水方(白术、丹参各30g生黄芪15g茯苓、泽泻、大腹皮、赤白芍各10g青陈皮各5g)随证加减。结果:总有效率85.71%。李兴锋以八珍汤健脾、十枣汤利水,周锋用十枣汤利水、重用白术红枣健脾,陶泉健脾行气、活血利水,张三川用芪术健脾、茯泽利水均疗效显著。从上可见,健脾利水治疗腹水是有效的治法。2、对治法治方的

7、认识⑴《灵枢·水胀》:“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经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明确告诉我们(早期)调治时可先泻其胀之经络,后调经治本。用什么方法才能泻胀之经络呢?“刺去其血络”,用刺络放血之法治鼓胀之标,即《灵枢·官针》所言的络刺之法。“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⑵《素问·腹中论》:“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暮不能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上》之“胀满”认为鸡屎白:下气,利大小便,治心腹鼓胀,消积;鸡矢醴治鼓胀。

8、《本草纲目·原禽·鸡》亦有相同论述。以方推知可知:腹水可用行气、通利二便之法,使水由小便而去。从病因知鼓胀大多由脾病所致,脾虚是鼓胀之本证,水停为之标证,利小便为治标之法,由此条也可推知鼓胀(早期)先治标,而后治本。⑶《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津液充郭……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平治于权衡,平调五脏阴阳,为治本之法;去宛陈莝,缪刺其处,发汗,利小便,为治标之法;标本同治。去宛陈莝,现多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