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

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

ID:20104475

大小:55.6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0-09

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_第1页
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齐慧萍李志鹏(安阳市中医院河南安阳455000)【中图分类号】R24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322-01痛经是指凡在经期及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不适。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主要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引起,并与素体因素、经期及经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发病机理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运行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通”。临床分类有

2、虚实之别,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实证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下注等[1]。《素问•调经纶篇》所言:“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曰:“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需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痛经的病理机制为气血为病,经期血行通畅最为关键,血寒则运行缓慢或者寒性收引凝滞而脉络痉挛,因此引起疼痛,艾灸法可以使气血得温则通畅,通则不痛,且若为虚证痛经,艾灸亦可以通过灸如肾俞、三阴交等穴位予以补之,使经络得以濡养而不痛。治疗时

3、常选穴位: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并随症加减。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肝、脾、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郗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郗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2]。有学者[3】研究认为,灸热作用有两个,一是热量通过机体组织的直接传导作用,如存在灸点处圆形升温区;二是机体对热刺激产生反应,如引起循经的沿躯体纵轴组织的升温现象。由此可知,灸法不仅能达到使腹部局部升温,还能循经升温,即达到局部的物理升温缓解疼痛,也能达到对经

4、络、穴位的作用,进而通过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而发挥止痛作用。《医学入门•针灸》载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治病的作用基础是热刺激和药物滲透[4】。艾叶为妇科疾病常用内服药,内服可治疗痛经,殊不知外用艾灸亦可治疗痛经,灸疗可通过加热形成热刺激和艾叶的药物成分渗透至穴位,进而发生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总而言之,灸法主要是温热作用、药物作用与腧穴的治疗作用三者结合共同起效。灸法的使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备急千金要方》集唐以前中医治疗学之大成,于

5、针灸一门亦可搜罗弘富,遍涉内外妇儿各科。其所载妇人针方91首,极简明、切用而易于掌握;所用穴位共74穴.其中经外奇穴即占23穴,大多为后世所不用,值得今人深入学习、研究。所治病种20种,涉经、带、胎产、妇科杂症各门。而《千金要方》本非针灸家之作,冇此成就,实大不易。此91方中灸多而针少,显示了孙氏对灸法的高度重视[5]。古代大家尚且常用灸法治疗妇科病症,可见灸法对妇科病症的巨大治疗作用,只是今人多重药轻针、重针轻灸,慢慢地忽略了灸法的优良的治病作用。灸法治疗痛经简便、疗效佳,比起西药常用的止痛片更有治标又治本的优点

6、。作为后人继承祖国传统医学,关键就是将其精髓发扬光大,今后我们将在灸量及隔物灸上做进一步研宄学4。参考文献[1】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429-430[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3[3】张栋,付怀星,王淑友,等.循经高温线下深部温度的测定[」].针刺研究,1996,21(3):6367[4】陈向华,张国有,周美启,等.艾灸的现代药学与药理学研究探析[』].中国针灸,2009,29(5):428[5】白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妇人针灸

7、方》[」].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