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

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

ID:20105369

大小:84.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9

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_第1页
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_第2页
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_第3页
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_第4页
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一、基本情况我省老工业基地,主要包括合肥、淮北、淮南、蚌埠、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八座地级市。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市属于长江流域,淮北、淮南、蚌埠市属于淮河流域。2009年末,八市国土面积共3.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28.5%,全国0.4%;常住人口2258万人,占全省36.8%,全国1.7%。(一)发展历程和历史贡献1、发展历程。我省老工业基地工业起步较早,1863年,曾国藩在安庆建立安庆军械所,生产出全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1876年,芜湖成为华东最早的通商口岸,一批民

2、族工业相继兴起。新中国成立后,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建国初期接收的官僚企业,二是经过社会主义工商改造的私人企业,三是从沿海地区内迁的企业,四是当地恢复扩建的工矿企业。 “一五”期间,老工业基地工业进一步发展,新建、扩建了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淮南煤矿、安徽造纸厂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从上海内迁了部分轻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合肥、芜湖、蚌埠、安庆等城市。“二五”期间,国家在八个市重点投资了37个项目,相当于建国以来国家投资安徽项目的一半。1965年以来,为适应战备需要,我省老工业基地开工建设了一批具有军工性质的“小三线”企业,

3、新建、扩建了一批民用企业,包括铜陵市钢铁厂、安徽省东风塑料厂、蚌埠平板玻璃厂、安庆石化总厂炼油厂等。改革开放以后,我省老工业基地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钢铁、有色、化工、建材、汽车、家电、机械等特色产业。2、历史贡献。我省老工业基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上缴大量利税。蚌埠市到2005年,累计上缴省和中央财政达222.5亿元;铜陵市到2009年,累计上缴313.8亿元;安庆市到2006年,累计上缴300多亿元,是国家对该市企业投资的25倍。无偿或平价提供大量产品。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无偿或低价提供

4、了大量能源、原材料、机械等产品。铜陵市生产的铜产品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仅三年调整时期,就生产铜料3.9万吨、粗铜3.9万吨、铁精砂41.万吨。淮北市从1958年到2004年累计产煤6.35亿吨,累计发电1302.5亿千瓦时,为华东各省市和中南地区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煤炭资源和电力资源。输出大量技术人才。我省老工业基地为其它地区输送了大量业务骨干,仅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500多名有色冶金专业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其它地区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山东、福建、湖南等省的煤管局以及阜新、鹤岗、北京、阳泉、大同等矿务局的总工程师,曾经由

5、两淮煤矿调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八市国有企业吸收了大量人员就业,缓和了当时的就业矛盾。马钢职工到1980年代末达到10万人,2004年,马钢部分主辅产业剥离后,仍有职工6.4万人。铜陵市工业企业2009年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达22万人。蚌埠市1980年代工业企业职工总数达到22.7万人。(二)发展基础与面临困难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省老工业基地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1、经济总量显著增强。2009年,八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97.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8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

6、值874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21.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2.6%、55.5%、65.7%、61.8%,已经成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2、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八市产业结构由“一、二、三”逐步演变为“二、三、一”,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煤电化、铜材深加工、钢铁、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到全省工业的70%以上。 3、国企改革取得突破。八市紧紧抓住改革、调整、创新、管理等关键环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国有经济总

7、量进一步增加,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我省八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37个,占全省60%;完成工业总产值4276.5亿元,占全省80%。 4、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9年,八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28.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1.8%、82.0%、71.9%,形成了以合肥为“龙头”,以皖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两翼”,以老工业基地城市为重要节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市建设不断加快。2009年,八市市区年末总人口878.3万人,占全省的45.0%;城市建成区面积925.7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3.

8、8%;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0%,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6、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马鞍山、铜陵、芜湖、合肥4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