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

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

ID:2012578

大小:1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4

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_第1页
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_第2页
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_第3页
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_第4页
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3.2原子的构成说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子的构成一、教材内容简析本单元--属物质结构理论,地位特殊。既是初中化学重点之一,也是难点。内容抽象、远离实际,甚至学生无从想起。到这一单元学生也易分层。本课题――《原子的构成》是第一课题,是基础。理论性强,难度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原子的构成;Ar的意义、计算过程与方法:了解用模型来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在观察中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物质的可分性与人类探索的发展性等唯物主义观;以及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培养。三、教学重难重点:原子的构成  Ar概念难点:原子模型构建四、

2、教法与学法教法:1.引导探索法:用类比、实验、科学发展史逐渐揭示原子构成;2.直观教学法:用模型模拟、微观动画显示原子构成学法: 课前预习、比较阅读、合作交流五、教学过程设计根据知识点分两大块一是关于原子的构成:用五步演绎1.用事例(摩擦生电吸引纸片实验、原子弹的爆炸视频)证明原子可分;第7页2.用实例(探知墙体结构、盲人探路等)结合游戏(三学生当堂演示)引导探究的方法;3.用原子结构发现史递层介绍;4.用动画显示、放大原子结构;5.结合教材上图表比较阅读,演绎原子结构网图。二是Ar的概念:通过五步达成1

3、.引:先据表格数据计算一个氧原子真实质量,谈感受、埋伏笔;   再用现实中“砂石”与“药丸”的计量,作对比、顺迁移2.读:用阅读表达、体会Ar标准、意义3.练:计算Ar(O)、Ar(C)、Ar(H)4.思:m与Ar的区别与联系; Ar简易计算方法Ar≈质子数+中子数5.馈:用填空与填表当堂反馈以及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最后老师附诗一首作概括评价与布置课后阅读资料、网上查阅事宜,完成本节课教学。六、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预习并了解了部分知识目标后,我调整了教学侧重点。上完课后历历在目、感触多多:1.引探法透射

4、出创新的课堂课堂不只是讲知识点,更要讲方法。教材上短短几行字,传统以往是老师说、学生记,根本不知所以然,更不用说方法了,学生往往记不住、不完整,甚至记错。第7页通过用事例证明,结合方法引路,再介绍科学家实践,让学生坚信未知世界可测、可探以及如何去探,即构建模型的方法,使课堂生动、鲜活起来,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如当讲到汤姆生、卢瑟福先后因发现电子、原子核模型而获得诺贝尔奖时,有学生情不自禁站起来说:将后来我也要获得诺贝乐奖!当讲完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后,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用金箔而不用其它材料呢?这

5、的确是我课前预设根本没有想到的,堂上我仅给了一个说明的答案:金由原子构成,要探究的正是原子内部结构,还有金原子核相对a粒子质量大,以及金的延展性特别好易加工成极薄的箔片,其它原因恐怕还要再查阅资料说明。2.直观教学法展开了智慧的想象原子内结构无法亲眼所见,靠建立模型、类比想象。通过动画演示放大,立竿见影:有学生看氧原子动态结构图时,描述说:我看到不仅电子在运动,质子、中子也在运动,质子、中子间也有间隔。是啊!我随即补充说:再放大些,质子、中子里面也有空间呢!也能再分!还有学生课后对老师的原子“模型”——“

6、挡板”提出了改进建议,他觉得中心如果是个球状体,会更逼近原子核形象……我真的服了!3.游戏、视频、类比激活了丰富的课堂理论课原本是枯燥的、单调的、缺少激情的,可变换成游戏等方式呈现后,那就是另一片天地了:做游戏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看原子弹爆炸视频时大家屏息以待;等到老师结束课堂赋打油诗一首时,他们下意识地齐声朗读,甚至有学生记下了。印象最深的是课后有学生追进办公室说:想把您诗句“核坐原中电在外”中的“坐”改成“隐”,好不好?我真的惊呆了……也采纳了!4.比较阅读实现了对话、生成的课堂学习的主体永

7、远在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分析更显示能力第7页。书上的两图两表由学生细心地观察与思考对比,演绎出更多课前无法想象的预设。如原子构成示意图中不仅看出大小空间的差异,还有学生提出质子、电子数都是3;甚至有学生提出弧形尾巴示意电子是在球状体中运动(不是平面);有学生在看三种微粒电性与质量比较表后,突发奇想:我知道这些粒子的中文名称的由来了:质表示本质,也是质量的质;中表示既不正也不负,也在中间;电表示它定向移动后可形成电流的,是吗?真的超乎想象!看几种原子的构成表时,当然也冒出了一些错误的信息,比如中子数不同,原子

8、种类不同。我也只好相应再例证补充说明。顺便提一下,既是想法也是建议:把表格中氯原子改为镁原子的话引导学生可能要好一些。5.学科渗透助推了知识目标的达成数理化彼此未必是分得开的!如摩擦生电吸引纸片与物理相关,例证原子内有电子简单易行。特别是涉及Ar近似计算这一难点时,采用数学方法处理、如下板书,学生容易洞察出来。 事实证明,这样处置后,学生一眼得见:Ar ≈质子数+中子数。在反馈练习进程中非常顺利。总之,新课程赋予了教学无限的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