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

ID:20130566

大小:65.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0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_第1页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_第2页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_第3页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_第4页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教育质量论文摘要: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自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来,高职院校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现己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时,高职办学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明确,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因此,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更加注重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应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人手一、加强专业建设,搭建内涵发展的平台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核心。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要、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就业率的首要环节,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且关键因素。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专业设置雷同,不顾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实际,追逐热门专业,缺乏特色;二是没有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

3、调整,专业设置滞后;三是缺乏总体规划,专业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长远规划,专业设置没有考虑到未来的社会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推进内涵发展,就应遵循专业建设规律,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市场意识,注重市场分析,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设置要经过科学论证,不可随意设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要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

4、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二是在专业设置上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不能贪多求全。重点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看好的专业,建设与本地及周边地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形成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做到特色鲜明。对于没有发展前景的落后专业,该淘汰的坚决淘汰;对于有发展潜力、社会急需的专业,就必须抓住时机,大力发展。三是从本校实际出发,要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招生规模、教学改革协调一致,不能出现脱节。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

5、、师资、设施优势,保证质量。“让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产生‘名牌’效应,正是职业院校增强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发挥专业的综合优势,建设精品专业,打造专业特色和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并以点带面,从而增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实力。二、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内涵发展的途径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先进的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不鲜明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与企业之间关系的不紧密。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零距离对接”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借鉴世界高职教育

6、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思想、理念、手段与方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四种培养模式:德国为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美国、加拿大为主的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英国、澳大利亚为主的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国家主管的职业教育模式:韩国、日本为主的以职业学校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就要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实际,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产教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推行“校企合作

7、”的办学模式,可以从五个方面人手:一是“订单模式”,即根据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质量和数量,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结构、课程及规模,有目的地为企业培养岗位职业技能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二是“2+1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两年,在企业实习、实训一年。三是“工学结合模式”,即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替,企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采取学分制、弹性学制教育管理制度。四是“定向模式”,即针对艰苦行业、特殊行业特点,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五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即校企双方本着互

8、惠互利的原则,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教学基地,制定双方技术合作计划,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推进校企合作,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联合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校企结合”办学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与行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