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

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

ID:20132426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9

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_第1页
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_第2页
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_第3页
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_第4页
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中数学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兴趣;高中;学生  :G622:A:1002-7661(2011)03-0082-2    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会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的学习数学,能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视学习数学为一种苦役,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差。可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和

2、保证。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具有现实意义。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某些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的探索,并且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例如对绘画、唱歌等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活动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结果或事物的意义感兴趣。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想去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探索它。  

3、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学习起来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个数学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高中入学,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高中的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

4、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时,要给学生摆事实,讲理由,分析原因,来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要让学生认为数学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平时,对考试、作业中的错误,要耐心地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

5、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做类似的习题,来重新测试,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的是学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是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种师生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和教法,更难以达到心灵的相互沟通,更

6、不能取得学习上预想的效果。  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主体间性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课外生活,和他们多谈谈话,拉家常,多了解学生的情况,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生活上倾听者,遇到困难的解惑者。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将情感转移到喜欢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上。  3.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它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

7、学美的核心。多数人都认为,数学美的三个特征是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在教学中,要以数学美学教育的四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  数学上许多的东西,只有感到其美,才能对它感兴趣。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这一公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不  对称、不和谐,也不美观。但当我们了解它时,知道±表示有两个根,a在分母上必须a≠0,根号里的判别式,会显示根的数目,以及方程的性质,就会感到它的美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