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直觉·美感

绵延·直觉·美感

ID:20139315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绵延·直觉·美感_第1页
绵延·直觉·美感_第2页
绵延·直觉·美感_第3页
绵延·直觉·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绵延·直觉·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绵延·直觉·美感摘要:柏格森作为20世纪美学第一人,其深层思想结构和美学范畴的设定,开启了20世纪众多的美学领域和美学方向。本文通过对柏格森生命美学的生成、基本结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着重把握他生命美学中体现出来的绵延、直觉、美感等重要特征。关键词:柏格森;生命美学;绵延;直觉;美感“在20世纪到来之前,一切新的富有情感的运动首先是在法国,之后是在整个欧洲开始呈现了”。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的这句话,暗指的其实正是柏格森和他的生命美学思想。人们通常把柏格森的美学称作生命美学,就是因为他把考察人的生命活动作为他的美学

2、思想的出发点。柏格森作为20世纪第一美学家,他影响了整个20世纪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至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那强劲的影响。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法国生命哲学家,美学家,主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笑》(1990)、《物质与记忆》(1896)、《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进化论》(1907)以及《道德和宗教的两个》(1932)等,是20世纪西方美学的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  一、柏格森生命美学的生成  与其他美学流派相比,生命美学是一个外延更加宽泛的流派。

3、生命美学经历了它自身的发展演变。其理论可以追溯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的前驱:叔本华和尼采。但是,这二人只是不遗余力地以生命化的意志去摧毁僵死的理性大厦,而没有建立起关于生命的完整哲学体系,因为完善的生命世界除了表现为意志,还要通过许许多多其他方面如情感、理智等等表现出来。这些工作就留给了被后人称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格森来完成。柏格森是生命美学发展到高峰期的代表性学者,经过他的努力,生命哲学美学史上的早期本体论思想与中期认识论思想,在经过合理改造之后共存于一个体系,柏格森使生命美学最终成为一种体系严密、自成特色的学说

4、。  柏格森他一方面吸取了叔本华与尼采等人的思想精髓,将生命意志发展为生命冲动,然后用一个具有生命哲学特色的概念——绵延来表征它;另一方面,他又继承了狄尔泰的认识论,将体验发展为直觉,并将直觉与绵延联结在一块,二者不可分离。从这一点看,在生命哲学美学史上,唯有柏格森的理论最为系统、对前人成果吸收最多,称他为生命哲学美学之集大成者,确实当之无愧。  二、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基本结构1.科学与形而上学柏格森认为要以时间取代空间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应该是时间——真正的绵延。时间是生命的真正本质,美学必须从生命内部,从

5、时间里把握生命。他试图推翻传统美学中一切关于实在与绝对的静止僵化的观点,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  在柏格森看来,科学处理的是物的问题,而精神的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管辖范围。精神不能跟上物质的发展,证明形而上学出了问题。在柏格森看来,旧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是它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这是因为旧形而上学往往纯粹用理智的手段来处理生命的问题,这就使它无法把握生命的本质。为了说明这一点,柏格森从生命的本质现象——时间入手。柏格森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是要改造形而上学,或者说建立新的形而上学。在柏格森看来,任何生命状态都是在时

6、间中的连绵之流,也称精神。于是柏格森的生命美学步叔本华和尼采后尘更为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以“生命冲动”,认为整个世界充满着、体现着“生命冲动”的“创造的进化过程”。2.时间与绵延  柏格森提出两种时间——一种是真正的时间,即生活和具体的时间,一种是科学的时间,即度量和抽象的时间。柏格森的学位论文《试论意识的直接材料》(1889)已显示了这一发现,提出时间并非是某种抽象的或形式的表达,而是作为永恒地关涉生命和自我的实在。他称这种时间为“持续时间”。与生命力相类似,这种概念亦可阐述为“活时间”。这种时间是动态的流动,呈现出经

7、常的和永恒增长的量变。此外,在美学理论中,柏格森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认为美来自于绵延,只有绵延中的万物才是美的,而一旦消除了绵延,事物就变得滑稽可笑了。为了描述生命意识这一运动状态,柏格森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绵延,这在他的美学思想中是极有价值的。绵延就是真正的时间,它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空间要素,科学的时间要受空间概念的影响。在他看来,纯粹的绵延是性质而不是数量,绵延就是创新,就是形式的创造,就是绝对新的东西的连续动作。  3.直觉——通往现实之路  亨利·柏格森在一九七年的《创造的进化》中就已宣称,所有最能长存且最

8、富成效的哲学体系是那些源于直觉的体系。柏格森认为,从“绵延”概念出发,既然世界永恒绵延,而理智在分析对象的时候,截断了其绵延,只能为对象拍下一个个静止的“快照”,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直觉,才能深入对象内部,与其绵延合拍,认识其“绝对”。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概念——直觉。那么,“直觉”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柏格森认为,它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