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ID:20143622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_第1页
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_第2页
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_第3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马铃薯片外敷治疗输液外渗后局部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湿热敷方法。结果试验组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局部组织肿痛具有显著疗效,且取材方便,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关键词】马铃薯;输液;外渗;观察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效果明显,输液外渗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更易发生外渗

2、,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局部皮肤的肿胀淤紫、疼痛,甚至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了静脉穿刺成功的难度,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便。我科于2009年采用了马铃薯片外敷渗液部位,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7月在清华大学医院内科病房住院期间输液引起液体外渗患者64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60~92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4~95岁。外渗部位均为手背、前臂、足背,局部肿胀直径3~5cm。发生外渗或硬结反应的药物有抗生素类、高渗液体

3、、中药针剂等。  1.2方法试验组发生外渗后立即用鲜马铃薯片洗净切成薄片,厚0.1~0.3cm,外敷于肿胀部位,外层裹一层塑料膜,并妥善固定,每次2h,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湿热敷方法,每次2h,每日2次,每2h观察并记录肿胀消退及疼痛缓解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4h内水肿消退,无热感,疼痛减轻,皮肤皱纹出现;有效:12h内水肿减退,无热感,疼痛减轻,皮肤皱纹出现;无效:水肿消退时间大于24h,疼痛存在,无皮肤皱纹出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

4、果  见表1。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3讨论  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的过程,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提高静脉利用率。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为热敷、硫酸镁湿敷、马铃薯片外敷等[1]。马铃薯又名土豆,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能缓解局部肿胀。马铃薯内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而维生素B1能激活胆碱乙酰化酶,有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及抗神经炎的作用[2]。马铃薯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流通的作用,可渗于皮下组织及血

5、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3]。且新鲜马铃薯片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温水湿敷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漏的吸收,减轻局部肿胀,但温度难以保持。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烫伤,尤其是感觉能力差的患者;过低则达不到效果。需频繁更换以保持温度,操作繁琐,并且易弄湿床单,增加了人力物力。虽然临床中使用较多,但难以坚持,疗效欠佳。总之,作为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很多,而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其功效独特,方法简便,经济实惠,省时省力,无任何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