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护理

骨折病人护理

ID:20144632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0

骨折病人护理_第1页
骨折病人护理_第2页
骨折病人护理_第3页
骨折病人护理_第4页
骨折病人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折病人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骨折病人的护理骨折,病人骨科几种常用的操作及护理,  第一,牵引术与护理牵引术(traction)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牵引方法包括皮牵引、骨牵引和兜带牵引。护理措施:(1)凡新作牵引的病人,应列入交接班项目。(2)加强生活护理:持续牵引的病人往往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应协助病人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如协助洗头、擦浴,教会病人使用床上拉手,床上便盆等。(3)保持有效牵引:注意①皮牵引时胶布绷带有无松脱,扩张板位置是否正确;若出现移位,应及时调整。颅骨牵引时,每日检查牵引弓,并拧紧螺母,防止牵引脱落。②牵引重锤应保持悬空,牵引重量

2、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去,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③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也不应有其他外力作用,以免影响牵引力;④保持对抗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15~30cm。若身体移位、抵住了床头或床尾,应及时调整,以免失去反牵引作用。⑤告知病人和家属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位置,牵引方向与肢体长轴应成直线,以达到有效牵引。(4)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皮牵引时,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量是否过大。若局部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以及脉搏细弱时,应详细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师。(5)局部皮肤护理:注意观察胶布牵引病人胶布边缘皮肤有无水疱或

3、皮炎。若有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吸并给予换药;若水疱面积较大,应立即去除胶布,暂停牵引.(6)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皮牵引时,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量是否过大。若局部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以及脉搏细弱时,应详细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师。(7)局部皮肤护理:注意观察胶布牵引病人胶布边缘皮肤有无水疱或皮炎。若有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吸并给予换药;若水疱面积较大,应立即去除胶布,暂停牵引或换用其他牵引方法。(8)预防感染:骨牵引时,穿针处皮肤应保持清洁,以无菌敷料覆盖。每日用75%乙醇消毒针刘眼处,以防感染。若牵引针有滑动移位,应消毒后予以调整。(

4、9)避免过度牵引:对骨折或脱位病人,应每日测量牵引肢体的长度,以免牵引过度。在牵引数日后床边X线透视或拍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并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可先加到适宜的最大量,复位后逐渐减少。对关节挛缩者,应以逐渐增加为原则。部位不同、牵引重量也有所不同,如股骨骨折时,为体重的1/10~1/7;小腿骨折为体重的1/15~1/10;上臂骨折为体重的1/20~1/15。(10)预防并发症:对于牵引病人应注意观察并预防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1)足下垂:腓总神经位置较浅,容易受压,引起足下垂。2)压疮:由于持续牵引和长期卧床,骨隆突部位,易受压形成压疮,故应用棉垫、软

5、枕、棉圈、气垫等加以保护。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和干燥。3)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头低脚高位,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每日定时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上身,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以利肺部扩张。在保持有效牵引的条件下,协助病人每日定时变换体位。4)便秘:与长期卧床及水分摄入不足有关。鼓励病人多喝水,进食含高纤维食物。每日做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若已发生便秘,则遵医嘱服用缓泻剂。5)血栓性静脉炎:指导病人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各关节的全范围活动。第二,石膏绷带固定后护理石膏绷带(casts)是常用的外固定材料之一。常用的石膏类型可分为石膏托、石膏夹板、石膏管

6、形、躯干石膏及特殊类型石膏等。医生给病人石膏固定后,大量的护理宣教工作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去做,我们必须掌握:操作后的护理措施(1)石膏干固前的护理1)加快干固:石膏从硬固到完全干固需24~72小时;应创造条件加快干固,可适当提高室温或用灯泡烤箱、红外线照射烘干。但应注意石膏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灼伤。2)搬运: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维护肢体的位置,避免石膏折断。3)体位:术后8小时内病人不要翻身,8~10小时后协助翻身。翻身及改变体位时应注意保护石膏,避免折断。四肢包扎石膏时需将患肢抬高,以预防肢体肿胀及出血。石膏背心及人字型石膏病人不要在头及肩下垫枕,避免胸腹部受压。下肢石膏应防足下垂及

7、足外旋。4)保暖:寒冷季节注意保温。未干固的石膏需覆盖毛毯时应用支架托起。(2)石膏干固后的护理1)病情观察①观察皮肤色泽、温度:石膏边缘处皮肤有无颜色和温度改变,有无压疮。对于石膏下皮肤可借助手电筒和反光镜观察。②末端血液循环: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末端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评估“5P”征: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及脉搏消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