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

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

ID:20146153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_第1页
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_第2页
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_第3页
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_第4页
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洋迁徙文化视野下的海南建筑艺术构景  一、海洋文化释义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具表现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与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迁徙有着重要、密切的关系。某种意义上,建筑就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以最直接的方式保存并展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细节。海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一个较好的文化保存体。以建筑而言,目前海南就有较多种类的建筑风格,如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各种风格、南洋建筑风格等,这些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海洋迁徙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提及海洋迁徙文化,首先应明确何谓海洋文化。按照学界普遍观点,所谓海洋文

2、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它的本质是人类与海洋互动关系的产物,外在形式是人与海洋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化形式,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其内在核心与精神则是一种开放、沟通交流形成的文化。海洋文化的开放性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的迁徙、交融,这种迁徙与交融不仅是在区域内进行,也是跨越了民族与地域范围的局限。文化的迁徙始终与人类的发展相贯穿,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特征,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重新选择、保存。这种变化影响到了文化群落的生成,民族、国家的出现。虽然目前海南民族主要为黎、苗、回、汉四族,但

3、其形成历史却是复杂多元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海南文化本质上是海洋迁徙文化,其历史经历了数次的迁徙。在宏观的迁徙文化视野下,按照海南民族形成的历史,对海南建筑的艺术风格构景进行理解或许可进一步理解海南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  二、海南民族形成过程与建筑艺术风格初步确立  (一)黎族迁徙史与黎族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  海南是一个较早出现人类的地区,其史前文化遗址最早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洞发现一万年前的三亚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据考古资料显示,海南新

4、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约有130处,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这些考古出土文化遗物被证明与大陆远古文化一脉相承。而且,落笔洞遗址还发现了海南史上从未记载过的华南虎、亚洲象、貘、豺等12种动物化石,更加深了这种沟通。  据复旦大学金力、李辉等人关于人类基因迁徙图的相关研究,距今1至2万年前的人类迁徙中,一支在南亚率先取得发展的黄种人,在沿云贵高原西侧北上形成汉藏语系的同时,从中分离出一支南亚先民朝东南方向迁徙,绕过老挝的崇山峻岭,南方的北部湾形成了澳泰语系祖先。这一支黄种人从越南和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

5、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覆盖面从越南交趾到浙江一带的百越民族。在千百年的分化中,诞生了黎、侗、水、高山、壮、傣等民族。这些民族在语言、文化上有很强的一致性,所以也统称越人,在历史上亦被泛称为:“骆越”“里”“俚”“僚”等。“黎”这一专有族称则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如此看来,海南黎族祖先出现在海南的时间较早,且与大陆关系密切。历史上关于黎族最早迁入海南的时间说法是殷周之际渡海入岛,东方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黎族活动的记载,置县历史也有2000多年。  1.海南黎族船型屋。黎族是现存海南

6、居住民中的最早民族,黎族的建筑被认为是海南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之一。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历史上保留较长、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建筑,船型屋主要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植物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草叶,因其形似倒扣的船,固被称为船型屋。高约三四米,宽约两米,门开左右。  船型屋根据建构房屋顶部造型特点,可分为船底形(图1)和金字形(图2)两种。船底形为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地防潮、隔热功能。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木料

7、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型屋从最纯粹的船型到金字塔型的变化是有一定的演进关系的,似乎船型屋出现的时间更早一些。根据据黎族民族歌谣、传说是黎族先民在民族迁徙过程中模仿倒扣的船而建造的,有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的意义。后逐渐演化为黎族民居最重要的一种建筑形式。船形屋因建筑材料易得、拆建方便,得以世代流传下来。  而根据更科学详细的风格特点,船型屋又可以分为低架(落地式)与干栏式两种类型的船型屋。  落地式船型屋以地面为基,屋型长而阔,茅檐低矮(图3、图4),这样的风格有利于船形屋防风防雨。一般屋

8、内中间立高柱三根,两边立矮柱六根,分别象征男女。墙体用泥土筑成,四壁用树枝扎成方格形,再用稻草和泥糊墙。茅草屋檐向外伸展出前廊,供家人公共活动用。  干栏式又称高架式。干栏式建筑是建筑史上出现较早的一种建筑形式,主要出现在炎热、潮湿的地区。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支柱架空,离地而建,居住面抬离天然地表的高度自三四十厘米以上乃至数米,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避湿防潮、防蛇虫。屋分上下两层结构,居者沿竹梯而上,上层居人,下层用于如饲养家畜。族船型屋干栏式建筑可分两种:一种是离地三四十厘米,下面一层除了防潮等,不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