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ID:20148173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_第1页
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_第2页
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_第3页
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_第4页
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_第5页
资源描述:

《期末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测试题命题人:孙百利校对人:朱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所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2.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

2、了春秋时期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3.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低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D.社会阶层的分

3、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4.“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5.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

4、发现它,确定它了。”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A、寻找社会规律B、构建伦理道德C、整理史实资料D、探索革命道路6.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7.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

5、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8.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59.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

6、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10.“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A.郡县制B.募兵制C.行省制D.三司制 11.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指A.梭伦B.苏格拉底C.伯利克里D.亚里士多德12.《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和房屋”(即相邻关系)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

7、;挖沟的应留和沟涤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材料主要表明该法A.维护私有财产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C.协调邻里关系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13.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单一政体导致政治混乱的历史现象时,提出了“混合政体理论”。这一理论被古罗马发展和实践为“共和政体”。思想家西塞罗对共和主义理念作出阐释:“要知道,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把一些事情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此处的“共和主义”A是一种僭主政体B追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8、C强调各阶层的参与和妥协D是单一的民主政体14.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这说明:A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B皇帝的敕令是法律组成部分C所谓法律,就是皇帝颁布的敕令D除皇帝外,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法国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