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

ID:20150523

大小:71.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9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_第1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_第2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_第3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_第4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改探索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进行改革,通过课程中引入平法识图内容、结合工程实例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与注册结构工程师接轨等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关键词:应用型;混凝土结构;人才培养;教改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31-02一、引言混凝土结构约有150年的历史,与钢、木和砌体结构相比,由于它在物理力学性能、材料来源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有许多

2、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广泛。我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国家,在高层建筑和多层框架中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在铁路、公路、城市立交、地铁隧道以及水利港口等交通工程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建筑业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这门课主要是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研专业复试科目,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涉及到结构设计、施工、造价、项目管理等各个领域。以往的教学侧重结构设计,强调理论分析,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要求较高,这对考研及今后进设计院上班的同学很有帮助,但这种教学模式对部分基础知识相

3、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与施工单位所需求的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不能很好吻合,需要对本门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二、本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面临问题混凝土结构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直接影响到本科毕业设计能否顺利进行。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和学生的需求,亟待进行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内容陈旧混凝土结构课程在我国本科土建类专业已经幵设了几十年,主要内容是讨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其基本理论涵盖了材料性能、结构设

4、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计算及裂缝、变形与耐久性的验算,还涉及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知识,这种强调理论学习的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己不适应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不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国内很多独立学院开始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传统的以学科型、研究型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以应用型、创新型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着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二)教学模式单一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且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课程,若仅仅依靠课本讲述理论知识,会使课堂内容较枯燥,

5、同时,对于一些力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吃力,从而致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各种专业教学软件平台的推广,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引导学生创新,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实践教学薄弱目前本门课程是4个学分的理论课和1个学分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时间为一到两周,采用集中教学的方法。但这样的安排仅能完成一项课程设计,通常内容为混凝土单向肋梁楼盖的设计,无法涵盖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的巩固十分不利。实践教学的匮乏,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结构的设

6、计计算和构造要求的应用缺乏直观的认识,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的工作适应期。三、教改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一)将平法制图、识图引入教学环节中目前大多的混凝土结构教材仍采用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方法,这种传统的方法较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但较烦琐且整体性较差。现在建筑行业己经广泛使用平法标注,也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为了与市场相吻合,在教

7、学和课程设计中引入结构施工图的识图环节,在课堂上借助钢筋算量及结构设计软件将二维结构施工图转化为三维钢筋模型,让学生对结构的配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和识读图纸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将分为两部分:结构设计部分由考研或今后从事结构设计方向的学生完成,设计好的成果由今后从事施工管理岗位的学生用平法制图,并结合标准构造详图,汇出钢筋表,算出钢筋量。这种考虑学生今后不同发展方向而指定的教学模式,符合的社会岗位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二)采用较为灵活的分散式大作业的工程案例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目前的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时间为一到两个教学

8、周,采用集中教学的方法。但这样的安排仅能完成一项课程设计,通常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