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

ID:2015779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_第1页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_第2页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_第3页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_第4页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理论探索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农民的社会身份由人民公社社员变成了包产到户的独立的个体农户,从而开启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和大规模的逻辑渐进性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改革实践。针对这一时代背景,基于当时的中国农民身份向社会化小农过渡的现实,中国农业推广学者选择了德国学者H·阿尔布列希的所谓“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简称为“阿氏模型”),启动了推动落后的中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艰难历程。近40年,无论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阿氏模型在中国农业推广学中

2、的地位与作用却一直未变。然而,这期间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推广体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有学者就开始提出要创新农业推广体系[1-2]。在认识到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3-6]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一主多元”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7-12]。王济民等人总结了多元推广体系的四大类型和14种模式[13],然而我国的多元推广体系并未完全形成或成熟[14],仍然处于“悬浮”状态[15]。农业推广学界对此也一直纠结在“一元、多元”,“主体、主导”,如何“协作、合作、协同”上。推进农业现

3、代化,离不开创新“现代农业推广体系”[16]。为此,笔者追溯农业推广体系的理论源头——阿氏模型,发现阿氏模型并不是什么“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而是一个“推广服务系统单边简单组织化,而目标团体系统农户松散化的农业推广框架”。由于“推广服务组织未能实现多元协作的结构化,从而不能实现协作推广,更不能合作推广,也就谈不上实现协同推广”。无疑,创新和构建“一主多元”的现代农业推广体系对重构“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提出了新要求。一、对阿氏模型的剖析H·阿尔布列希建构的框架被许无惧[17]率先引入中国,后经张仲威、汤锦如、高启杰等凝练为图1所示

4、的“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18-20]。该模型一直被农业推广学界视为农业推广工作的框架,奠定了中国农业推广学的假设前提、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阿氏模型将农业推广过程抽象为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其逻辑假设是推广服务系统是先进的、主动的、教导的,而目标团体系统是落后的、被动的、接受的。国内众多学者依据阿氏模型,并在传承和发扬荷兰A·].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18-22.[18]张仲威.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96-98.[19]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

5、农业出版社,2001:30-32.[20]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1-14.[21]尹成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8(3):4-9.[22]曹俊杰,王学真.论现代农业的“十化”特征及其互动机制[J].云南社会科学,2009(2):109-114.[23]张军.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重点[J].农村经济,2011(8):3-5.[24]辛岭,胡志全.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1996—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6、科学版),2016(4):95-102.[25]简小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框架[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3):79-82.[26]于水,安开根.试析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3-20.[27]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1-7.[28]夏敬源.加强技术推广建设现代农业[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3):4-7.[29]盛国荣.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SST解读[

7、J].科学管理研究,2007(5):39.[30]程瑞,贾琨.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视角下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31(6):97-100.[31]何建斌,陶佩君.农业技术推广[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66.[32]柳岩,张正河.农业科技推广主体间差异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9-21.[33]张正河.农业生产方式变迁与科技供求主体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9):5-10.[34]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

8、—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13(1):3-10.[35]顾基发,唐锡晋.综合集成系统建模[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1(2):32-42.[36]顾基发,刘怡君,牛文元.社会复杂问题与综合集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