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

ID:20157937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_第1页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_第2页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_第3页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_第4页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摘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两个环节必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严重脱节。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中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具体分析出现脱节的原因以及对策。  【关键词】跨越阅读教学写作指导鸿沟  【】G632【】A【】1674-4810(2012)01-0094-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

2、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必然要结合在一起。但事实上,许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没能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甚至根本没有结合的意识,因此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作一具体分析。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的原因  1.对语文学科性质存在偏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专家学者指出:“工具性”着眼

3、于语文课程的运用能力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特点。许多教师只是看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本没有看见“统一”,主观地认为阅读教学体现了“人文性”,写作教学体现了“工具性”,完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分开进行。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非常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这篇文章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课标教材都被选入了。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有的老师会着力梳理全文的结构,有的老师会全力分析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这样的思路,老套呆滞,只从文本内容出发,不注重文本精神的探讨,不注

4、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把能读懂文本作为终极目标,阅读只是阅读,根本没有深入地思考阅读背后的“工具性”知识。  2.对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存在误解  新课标和以前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要包括语文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能力要包含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为知识比较显性,和以前的大纲教学没有多大区别,所以有的前线老师就把知识作为重点教学

5、对象,从而忽视了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时,老师把文学常识、字音识读、概括段落大意、疑难句理解作为了教学重点,“穿新鞋走老路”,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朗读能力,不去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色,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粗略了解文章内容,没有站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度来设计问题。  过程和方法是一个被人忘却的维度。虽然新课改一直都在强调其重要性,而老师们却一味关注结果性的东西,从而忽视过程性的东西,所以才会导致学生发现不了文章的“美”。老师引导不到位,以至于学生只得“浮”在文章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写作

6、特色。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很难有独到的见解的,那么学生就很难从文中去发现、挖掘写作的技术和艺术了。  情感态度,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没有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的支撑,学生是不会理解刘和珍等烈士为什么要赤手空拳地去请愿,就不会明白鲁迅先生的悲愤之情,毕竟学生所处的时代和那种动乱不堪的年代已经大不一样了。不能与产生共鸣,学生就很难独立思考,挖掘素材的内涵,所以学生觉得能读完文章就算任务完成,至于读没读懂,读没读透,读后有没有感

7、受,学生就不去考虑了。所以学生又怎么从阅读过程中收集写作的素材,学习写作的技巧呢?  3.教师创新意识不到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多么重要。  拿到《纪念刘和珍君》,老师们根本没有从文章整体来观察它,其实,我们是可以从阅读的过程中抓出写作的点滴的。从文体上来说,《

8、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我们可以借鉴鲁迅先生是怎样组织全文的;从内容上来说,我们可以从阅读过程中学习怎么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从语言上来说,我们可以学习文中的很多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以及犀利的语言风格。  然而,很多老师都没有注意这些,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教授关于写作技术与艺术的意识。他们只是把《纪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