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ID:20175798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0

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_第1页
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_第2页
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_第3页
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_第4页
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通过对秭归地区已引进的波尔山羊外貌特征的观察及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生理指标、抗病力情况的观测统计,与原产地波尔山羊在同阶段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探讨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在5年的繁殖过程中,秭归县波尔山羊种羊场自繁的波尔山羊外貌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趋于稳定,外貌特征适应能力评分为96%;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与原种波尔山羊进行比较有所下降,分别达到了原种性能的90%和91.25%;生理指标处于正常范围,能够适应秭归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表现出极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综合来看,波尔山羊能够适应秭归地区的环境条件,表现出了较好

2、的综合适应能力。  关键词:波尔山羊;适应性;秭归地区  :S827:A:0439-8114(2013)11-2596-03  湖北秭归是宜昌白山羊的主产地之一,农民素有养羊的传统。长期以来,由于本地山羊高度近亲繁殖,饲养管理粗放,导致了品种退化,表现为羊只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等,从而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1]。  该县在2005年引入了波尔山羊对宜昌白山羊进行导入杂交,改良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扩大改良范围,次年引进了一批波尔山羊,进行适应性饲养。本试验通过对其外貌特征的观察及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生理指标、抗病力情况的观测统计,探讨了其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 

3、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羊只的选择  试验在秭归县波尔山羊种羊场进行。选择种羊场成年、健康、生长状况良好的纯种波尔山羊进行外貌特征的观察及生理指标的测定;选择10日龄健康、体格相近的公母羊各20只,进行生长发育性状的测定;对繁殖性能及抗病力的评价通过查阅该场的统计资料而得。  1.2饲养管理  波尔山羊全群以放牧和舍饲相结合饲养。冬春季以舍饲为主,日放牧4~6h;夏秋季以放牧为主,日放牧6~8h。日粮配给:冬春季日粮为粗饲料+混合精料,日补饲粗饲料2~3次,量不限;饮水2次不限量;日补饲混合精料2次(公羊0.50~0.75kg/只,母羊0.40~0.60kg/

4、只);夏秋季节日粮为野青草+混合精料,日补饲混合精料2次(公羊0.30~0.50kg/只,母羊0.30kg/只),饮水2~3次。粗饲料主要有大豆蔓、花生蔓、红苕蔓、青贮玉米秸、氨化玉米秸和野青干草等;混合精料主要由玉米、麸皮、豆饼、骨粉、食盐等组成。  1.3观察地点及其自然条件  秭归地区海拔33.6~3052.0m,地形地貌复杂,高山、二高山约占总面积的70%。气候垂直差异大,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又兼有暖温带、冷温带气候的某些特点,年平均气温13~16℃,无霜期230~250d,年平均降水量960~1740mm,相对湿度70%~80%,年平均日照时数135

5、2~1904h,降雪时间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全年以东南风为多。土壤偏微酸性,以黄土、扁砂土、白善土为主。水流有长江、清江及其他溪河150多条。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70%左右,其中森林面积1.25×106hm2。草场资源丰富,据1980年调查,有草丛、灌丛和疏林等草场1.33×106hm2,主要野生牧草有荩草、早熟禾、雀稗、胡枝子、野蓝枝子、红三叶、野豌豆、天蓝苜蓿、野葛、苏木蓝及蔷薇科一些属种等植物共75科396种。耕地面积6.09×105hm2,农作物种植以玉米、薯类、豆类为主,其次为麦类、水稻。由于产区具有这些优越条件,养羊业历来是当地一项重要的生

6、产内容[2,3]。  1.4测定性状及方法  1)外貌特征的观察。选择健康、生长状况良好的成年公母羊,对其全身被毛、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尾部及性器官进行观察总结,与原种波尔山羊品种标准作比较,看其有无明显变化。  2)生长发育性状的测定。选择10日龄健康、体格相近的公、母羊各20只,用电子秤分别称量2月龄体重、4月龄体重及6月龄体重。根据其初生重记录和各年龄段称重情况,计算其在初生至2月龄、2月龄至4月龄、4月龄至6月龄三个时间段的绝对增重及平均日增重。  3)繁殖性能的测定。查阅羊场采精记录,统计公羊的平均射精量、鲜精活力及精子密度;查阅配种舍的配种记录及产

7、房的产仔记录,统计母羊的发情周期、妊娠期、产羔率等繁殖性状资料。  4)生理指标的测定。随机选择健康羊只,于早上进食前在羊只安静的状态下测其体温、呼吸、心率、瘤胃蠕动次数,连测3d取其平均值。  5)抗病:通过对秭归地区已引进的波尔山羊外貌特征的观察及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生理指标、抗病力情况的观测统计,与原产地波尔山羊在同阶段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探讨波尔山羊在秭归地区的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在5年的繁殖过程中,秭归县波尔山羊种羊场自繁的波尔山羊外貌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趋于稳定,外貌特征适应能力评分为96%;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与原种波尔山羊进行比较有所下降,分别达到

8、了原种性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