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人体内物质运输

4 人体内物质运输

ID:20178182

大小:714.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08

4 人体内物质运输_第1页
4 人体内物质运输_第2页
4 人体内物质运输_第3页
4 人体内物质运输_第4页
4 人体内物质运输_第5页
资源描述:

《4 人体内物质运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红蛋白特性的观察(演示)取一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10分钟以后,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仍为暗红色。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周围环境中氧气的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在空气中已暴露了一段时间,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了鲜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而试管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空气少,仍呈暗红色。从上述现象来分析,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特性的观察(演示)取一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

2、,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10分钟以后,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仍为暗红色。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周围环境中氧气的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在空气中已暴露了一段时间,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了鲜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而试管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空气少,仍呈暗红色。从上述现象来分析,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改进石河子市第三中学王娣英朱国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

3、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此实验难度较大,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也较多,为了更有效地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优化实验效果,我校在课改四年中,四次对本实验探究和尝试,就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改进与反思。1对实验材料用具的分析开设实验的时间一般是三月和四月,一般学校都选择鲫鱼,但选择鲫鱼有以下弊端:第一,鲫鱼的大小不合适,市场购回的小鲫鱼一般在10cm以上,用大号(直径15cm)的培养皿,不易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选用小号(直径9cm)培养皿,又不能很好地把鲫鱼放进去,从而影响观察。第二,鲫鱼的死亡率高,费用高

4、。选用鲫鱼做实验,鱼鳞掉落现象严重,经若干个班级轮流实验后,鲫鱼的死亡率很高,我校十个平行班640名学生,进行一次实验后,大约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鲫鱼在过夜后死亡率更高。我校一次实验约需鲫鱼10kg左右,单价8元/kg,折算下来费用很很高。第三,鲫鱼好动,影响观察,又容易污染显微镜物镜。实验中,要把鲫鱼平放在培养皿中,将载玻片盖在鱼鳍上,其实用载玻片盖住放在培养皿中的小鲫鱼尾鳍,确实有点困难。如选用大号(直径15cm)培养皿,虽然可以使用载玻片(长7.5cm),但是,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放置时,很难固定。如选用小号(直径9cm)培养皿,一般鲫鱼的尾鳍都贴在培养皿底壁

5、靠边缘处,利于观察,但很难盖上载玻片。如果尾鳍贴在培养皿底壁中央处,容易盖载玻片,但又无法让尾鳍对准显微镜的通光孔。2对实验用具的改进选择从水族馆购买回长4~5cm左右的小泥鳅,泥鳅尾鳍色素少,生命力强。实验中可以持续20min左右,存活时间较长,容易放在小号(直径9cm)培养皿中,又比较安静,利于学生观察。在本地泥鳅单价50元/kg,我校只需0.2kg的泥鳅就可以完成我校十个平行班640名学生的实验用鱼,大量节约了开支,又提高了观察效果。直接选用小号(直径9cm)培养皿,不使用载玻片,直接观察。只是在观察时,将培养皿的水珠擦干净,眼睛注释着物镜,效果很好。3对实验操作的

6、改进实验中,泥鳅生命力强,但很黏滑,用纱布包裹不方便,学生不好操作。包裹住的小泥鳅尾鳍翘起很高,根本就贴不到培养皿底壁,影响观察。改进后,让学生直接把泥鳅放在培养皿中,用侵湿的纱布盖住泥鳅的头部和躯干部,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叉开,按住泥鳅上的纱布拇指按住培养皿外壁的底部,翻过来将多余的水就可倒出。泥鳅很安静,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壁内,擦干外壁水珠,放在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眼睛要注意物镜与小泥鳅尾鳍的距离,保证物镜的清洁干燥,要熟练移动培养皿。经过这样的改进后,学生很容易就观察到血液流动及不同血管。“血液循环”北京市八一中学 李 敏“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历来是人体结构与功能教学

7、中的重点,运用传统的讲授式结合谈话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虽然能够达到条理分明、清晰流畅的效果,教学过程中也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但大部分学生仍以被动接受为主,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本节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调整。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设计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的知识目标有三个:一是两条循环途径及其相互关系;二是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即循环的意义;三是动脉与动脉血、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