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

ID:20187416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7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_第1页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_第2页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_第3页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_第4页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X乡“空心村”调研报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受交通、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环境等相关条件影响,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耕地空置、乡村空巢、产业空心的“三空”现象也日益凸显,形成“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村容村貌,不利于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采取走访入户和查阅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空心村”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基本情况如下:一、全乡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XX东南部深山区,是XX面积最大且唯一的深山区乡镇。XX国道纵贯全乡。辖区总面积XXX

2、平方公里,由原XX乡、XX乡、XXX乡合并而成,辖XX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全乡户籍人口XXX户、XXXX人,常住人口XXX户、XXX人,耕地面积XXX万亩。现有贫困村XXX个,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2016年脱贫XX户XXX人,返贫XX户XX人,未脱贫XXX户,XXXX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为XXX元。1、空心村情况。调研发现全乡有15个村趋向于“空心村”,分别为XXX、XXX、XX、XXX、XXX、XX、XX(包括5个贫困村:XXX、XXXX、XXXX、),户籍人口XXX户,XXX人,常住人口XX户,XXX人。耕地面积X

3、X万亩,撂荒土地XXX亩,现有大量房屋闲置、土地撂荒,闲置原因是村民外出打工和村民一户拥有多处住宅。2、村庄宅基地现状情况。调查中,没有违规违法私占买卖宅基地问题。二、“空心村”现象主要现状一是宅基地闲置荒废问题突出。据统计,XX个空心村中,村内闲置住宅达到XXXX宗以上,占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60%;废弃地XXX宗,私搭乱建住宅XXX宗,村内其它空闲地XXX宗。严重的“空心村”如XXX村,现常住人口不足XX人,大量房屋空置、土地撂荒,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源浪费。二是村庄建设布局分散杂乱。村庄建设分散化、空心化、杂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

4、三个方面”:1、规划编制滞后。由于建房缺乏科学的、长远的统一规划,致使个别地方农民建房杂乱无章,整体不美观,村内道路狭窄,基础设施差;住宅和畜养用地不分,卫生环境差。2、村内无序发展。多数村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受土地和户籍等多种因素制约,无法离开本土,造型各异,呈现出星罗棋布、分散杂乱的状态。三是农村撂荒、耕地空置现象突出。大部分荒地无人利用,大部分村土地贫瘠,农业产出效益较低;大户、企业对此兴趣不大,撂荒的农田田星星点点,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农村地区出现的土地撂荒、耕地空置现象较为严重。四是乡村空巢现象突出。大量农民工夫妇外出打工,把老人留在家里,形

5、成了“乡村空巢”现象。50%的户是“空巢”老人守家,种田的大都是“40后”、“50后”,“守土守房”,成了“空巢户”。五是产业空心现象突出。由于农业产业化效益比较低,大部分村民不愿务农,加上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土地撂荒,形成产业空心。三、“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一是劳动力外流。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效益低下影响,大多数青壮年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出家乡外出打工,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发展无人,三留人员增多。从走访调研来看,大部分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耕地多为山坡地,设施农业无法发展,只能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近年来,全乡外出人口越来越多,常住人口不足XXX

6、X人,个别村“空心村”现象严重。二是社会观念影响。目前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民恋土情节,导致“人走地留屋留”。农村保守观念根深蒂固,有人认为落叶总要归根,即使购新房,也不随意处置乡下老房;有人到县城或外乡镇购房,留下原有房屋回村干农活时居住,放农具、粮草等用;也有人将老房子留作回乡走亲访友、处理老人后事场地,导致大量房屋空置;还有人留下空置房屋、土地等待山区开发后分取利益等。 三是土地撂荒。大部分村农业劳动力紧缺,呈女性化、老龄化现象,耕地流转程度低。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后,在家从事农业的大多是女性、老年人,因而只耕种条件较好

7、的土地,其余耕地没有人承包流转,导致撂荒。四是村内缺乏公用设施。由于村庄经济落后,没有集体收入,未通公共交通,教育设施不完善。为了能让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迫使父母选择背景离乡带着孩子,进入城市生活,所以出现大量村民搬离村外住的现象。五是规模办学原因。边远山区,农村薄弱,学校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迅速萎缩,形成教育“空心化”。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势在必行,需要集中办学,规模办学,从而导致部分村搬离,形成“空心村”。六是村组织发展落后。在空心化村庄的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不高,村民自治进入低水平重复,民主监

8、督和民主管理难以执行,村民难以合作,各种合作组织成长缓慢。   四、解决农村空心化的对策及建议一是出台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