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ID:20192373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_第1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_第2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_第3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_第4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不断增长才干,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特殊本领。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有研究表明,少数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十分热爱学习,即使离开老师的指导,他们仍能坚持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智力竞争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启发、诱导、训练和培养。   

2、一、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知道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由其对B层次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把学生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减少厌学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例如: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人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

3、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5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

4、数学的兴趣。   再如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两片(如图1),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带那一块?为什么?学生思考或回答问题时,已感受到:两角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   5二、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是为听好课做准备的,要求课前能将要学的内容读一遍,想一番,找出重点和难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听课。刚开始时,教师可

5、按每一节课的内容,列出自学提纲,要求抓住重点、关键,特别是了解本节课的目的要求,以及包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动手认真清理基本内容,并注意发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及各种逻辑因素。学生按这样的提纲自学,容易抓住看书的要领,逐步养成看书的习惯和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使得一些易于理解的问题在课前就得到解决,课堂上老师可以对重点的知识进行精讲,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预习,发现出疑难,从而带着问题来听课,减轻了听课要求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压力,为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注意的定向,提高

6、了效率。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出示下列提纲,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

7、考和辛勤的劳动,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养成思考和自学的习惯。例:将正偶数按下表排成五列: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1行2468第2行16141210第3行18202224……2826根据上面排列规律,指出2000的位置。  解本题的关键是深入分析上表的结构层次,从特殊的对象开始观察,通过分析、比较和分层归纳,得出一般规律.为此,着重处理好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并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逐层深入的

8、问题情境。5 层次Ⅰ:第1行最右边数是几?第2行最左边数为几?第3行最右边数是几?问题情境:这些数与其所在的行数有何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容易得出,当行数目为奇数时,该行最右边数为8×行目数;当行目数为偶数时,该行最左边数为8×行目数。 层次Ⅱ:验证第4行,第5行,第6行。问题情境:这几行最右边与最左边的数与其所在的行数有何关系?通过验证,第4行最左边数为32=8×4,第5行最右边数为40=8×5,第6行最左边数48=8×6。说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层次Ⅲ:求2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