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王林

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王林

ID:20193778

大小:63.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王林_第1页
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王林_第2页
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王林_第3页
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王林_第4页
资源描述:

《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王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群文阅读:理念和实践王林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国内语文教育界酝酿、思考、实践,这就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简单地讲,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2008年由赵镜巾、王林先生提倡的这种语文教学形式,刚开始只在局部的小范围内被讨论、试用。经过几年的“化蛹成蝶”,同道者越來越多,在浙江、北京、山东、四川、重庆、吉林等省份,已经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这方而的研究和尝试,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阅读

2、”等有联系,但有着更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出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一、为什么要群文阅读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教育研究者也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但是,在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上,观点多样,流派纷呈。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它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

3、息。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仍然还局限于单篇课文的内容分析,以大声朗读和词句理解为主要教学手段,“少、费、差、慢”的低效语文学习,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血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一方面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而,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节,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同吋,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目前国内使用的语文教材,大都按主题设计单元,每个单元三四篇课文,可视为另一种形式的群文阅读。不过,这种单元主题安排A容的方式,在教学屮并没有很好实施,大部分教师仍然是按一篇篇课文顺次教学。而且,教材的单元,多为人文主题,如“环保”“爱”“自然”等。而单元中的课文,同质性较高,题材和体裁比较单一,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群文阅读要改变的并不只是学生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的倡导者认为,学生在母

5、语学习中,仅仅在课堂上围绕语文教科书为屮心的封闭的教学空间是难以发生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的,如果能把更多的群文引入课堂屮,语文课堂将难以延续原有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效率将大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得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得以提升,阅读习惯更容易养成。当然,群文阅读并不是要収代教材的教学,而是教材教学的有力补充,教材仍然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二、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群文阅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无水之源,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这些理论基础既有来自国外的教育哲学的转变,也有国内小学语文界的改革和探索。1.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

6、。“读者反应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它改变了过去的文学批评重在探讨作家的写作,而是放在读者对文本的反馈、读者的主体意识放在更重要的考察位置。这一派理论强调,阅读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每一个读者都会带着对文本“先入为主”的方式去阅读,并在阅读屮内化新的文本图式,丰富阅读经验。1.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建构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对重新揭示了儿童学习的另一面,他明确地提出:“作为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教师是教育环境的组织者,是教育环

7、境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社会环境是教育过程真正的杠杆,而教师的全部作用则可归结为对这一杠杆的管理”。维果茨基认为,语言视作可供儿童用以认识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文化工具”。语言的获得可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语言可用于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与活动。儿童可以凭借语言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文化与思想的交流。这种社会性互动正是文化共享与传递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儿童进行认知和掌握语言的基础。2.古德曼的“全语言理论”。全语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妞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困难,教师开始对由教科书主导的教学和

8、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语言课程产生了怀疑,认为“学校采用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质上阻碍了孩子们语言的学习”,“因为学校把完整的(自然的)语言,拆成抽象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