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

ID:20197754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0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_第1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_第2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_第3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_第4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因素及控制措施摘要:在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控制不严或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容易造成强度产生太大变异甚至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因此,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研究,并对施工质量控制提出合理建议,以保证基层强度的符合性和稳定性。本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控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基层强度控制措施    一、前言  沥青路面是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之一,沥青面层属于柔性结构,刚度小,荷载分布能力弱,因此位于其下的基层

2、是主要的承重层,并承受着由沥青路面表层传来的较大的荷载压应力。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水稳性等优点成为路面基层的主要结构形式。  二、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1、试验准备  1)击实试验  取某标集料进行击实试验,根据经验取水泥剂量为5%,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试验结果如下表1:  根据试验数据绘出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由图上得到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数值。  试验结果显示:最大干密度为2.28g/cm3,最佳含水量为6.0%。  2)试验条件确定  在水泥稳

3、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很多,每个因素的水平数也很多,如果对这些因素的每个水平可能构成的一切组合条件逐一进行试验,试验次数就相当多。故本文对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含水量、养生条件、压实这五个因素逐一分析,且同时假定其他因素处于标准状态。每种因素变化情况如下:(A为标准状态)  ①级配变化范围为近似级配中值(A)、级配偏规范上限(B)、级配偏规范下限(C)和级配偏差超规范值(D)(如图2)。  ②水泥剂量取5.0%(A),6.0%(B),4.3%(C),3.8%(D)。  ③含水量取6.0%

4、(A),7.0%(B),5.2%(C)4.2%(D)。  ④压实度取99%(A),100%(B),97%(C),95%(D)。  ⑤养生根据工地可能采用的情况,取6天保湿+1天浸水养生(A),3天保湿+3天干燥+1天浸水(B),1天保湿+5天干燥+1天浸水(C),6天干燥+1天浸水(D)。  如级配偏上限的试件编号为B1,以此类推。(但A1=A2=A3=A4=A5=A,同为标准试件)。  2、抗压强度试验  根据不同因素组合,每种因素除共有1组标准状态试件外,还各有三组试件,总共有16组无侧限抗压试

5、件。各因素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如表3:  根据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对每个影响因素与强度关系作出统计,见图2~图6。  对上面5个关系图分析,根据添加的趋势线,如图2,强度与级配的关系接近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0.315;如图3,强度与水泥剂量的关系接近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2.08;如图5,强度与压实度的关系接近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0.182;如图6,强度与养生条件的关系接近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0.185;图4表明强度与含水量关系呈抛物线,但含水量变化引起强度变化不显著。通过斜率分析,其

6、中水泥剂量对强度有高度显著的影响,级配对强度的影响也很明显。而压实度、含水量和养生对强度的影响稍小,其次序为:水泥剂量>级配>保湿养生时间>压实度>含水量。  2、控制措施  通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某项目部针对设计特点和施工环境进行了如下的工艺控制。  1)水泥剂量的控制  某项目采用的稳拌设备,从几个工地的应用来看,计量精度较高,能满足控制精度要求。水泥剂量采用双控的措施,即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EDTA滴定试验校正水泥用量(每半个小时一次)外,还通过施工总量来核对理论水泥用量与实际

7、水泥用量。如果水泥用量误差在士1~2%范围是比较合理的。通过EDTA滴定试验和拌和楼检测水泥用量的对比,以不同角度互相验证水泥的用量。  2)级配的控制  级配的控制分两方面,一是如何做好级配线设计,二是如何保证设计级配线在成型的基层上实现即解决离析的问题。  ①级配线设计  根据因素分析可知,靠近级配范围中值的级配线是可行的,应优先选择。质量稳定、可靠的料源是做好级配设计的关键。参与石料加工生产监控且严把进料关,同时不同规格集料严禁混堆。对级配设计的稳定有很大帮助。  ②离析的解决  a、生产过程

8、中的离析  增加拌和楼进料仓的挡板以防止串料;减缓拌和楼运输皮带的倾角,以免粗集料打滑,在运输皮带末端应设刮刀,防止拌好的细料粘在皮带上或在高处被高速运转的皮带甩到地面上,减少2.36mm~4.75mm的细料损失;保证拌和连续减少因停机引起拌和时间不够而造成的“夹生料”。  b、运料车在装料时,应该分几次装混合料避免一次装料,应前后移动不少于3次。  c、严格控制摊铺机的铺筑宽度,根据现场的施工经验铺筑宽度应控制在6m~8m之间,同时确保摊铺机连续、慢速、均匀作业,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