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ID:20201574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_第1页
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_第2页
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效果应用。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39例患者,,对照组69例,采用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祛痰、营养支持等综合常规治疗,选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S/T-D30型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氧罩,设置呼吸机相对参数,呼气相压力(EPAP)逐渐上调置3.5~6cmH2O

2、,吸气末压力(IPAP)逐渐上调压力至12~20cmH2O,根据监测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随时调整吸氧流量,使SpO2维持在88~92%之间。治疗组在通气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注射液0.8mg加入0.9%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治疗效果判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判定:(1)治疗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在治疗后24小时内转为清醒,动脉血气分析明显好转,为显效;(2)治疗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改善,意识状态在治疗后48小时转为清醒,动脉血气分析改善,为好转;(3)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任何减轻,意识无减轻或

3、持续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前后PaO2、PaCO2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PaO2、PaCO2虽有改善,但不明显(P>0.01)。  2.3不良反应2组患者均

4、完成治疗,治疗组有6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减少剂量或滴速后症状消失,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讨论  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病,主要是由于COPD引起呼吸动力和呼吸阻力的不平衡,通气量下降,产生CO2潴留,引起并加重心、肺、脑及循环功能损害。机械通气可在吸气时给予较高的正压通气,使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2】,同时减轻呼吸功率和疲劳,减少CO2在肺泡内的潴留,利于通气。但应注意的是合并肺性脑病是,患者脑组织内呈酸中毒状态,升高的CO2可加快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细胞内中毒。纳洛酮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活性药物和脑细胞保

5、护剂,属于吗啡样受体拮抗剂,并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β-内啡肽结合产生效应。产生强有力兴奋呼吸和催醒作用,还能有效改善脑皮层的供血,稳定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脑细胞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减轻脑水肿。2者联合应用可产生相互协同作用,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