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

ID:20209193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_第1页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_第2页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_第3页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_第4页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 14号简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郭店楚简《语丛四》12—14号简考释《语丛四》12号简至14号简的前三字,是四句跟“贤人”、“智者”有关的格言。下面是整理者的释文(除需要讨论的部分外,均用通行字写出)。[i](早)与贤人,是谓[ii]行。贤人不在侧,是谓迷惑。  不与智谋,是谓自惎(誋)。棗1(早)与智谋,是谓重基(惎)。[iii]“泱”,原注云:“读作‘詇’。《说文》:‘早知也。’”[iv]按:此字所释有误,详下文。“誋”,《说文》:“诫也。”但“不与智谋,是谓自诫”,与“早与智谋,是谓重诫”之间,似乎缺少逻辑关系。此外,我们还见到过两种释文,一

2、起抄在下面: [v]举贤人,是谓泱行。贤人不在侧,是谓迷惑。不举智谋,是谓自欺。棗2举智谋,是谓重欺。——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vi]早与贤人,是谓央行;贤人不在侧,是谓迷惑。不与智谋,是谓自欺;早与智谋,是谓重基。——林素清:《郭店竹简〈语丛四〉笺释》[vii]简文一、四两句的首字,分别写作A1  《语丛四》十二  A2   《语丛四》十三整理者认为A1下的部分是“棗字的复体”,A2是“将‘日’置于下方而已”(218页),所以把A隶定为“棗1”。李先生则认为A“与从日从棗的‘早’字似有区别”(480页),所

3、以把A隶定为“棗2”。按:这个字的写法有点儿怪,特别是“朿”旁下面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不过,李先生把它隶定为“欠”,恐怕是有问题的。楚系文字中“欠”旁屡见,与此有明显的不同。本文暂从整理者的意见把A隶作“棗1”。第三句的“自惎”,李、林二先生均读为“自欺”,可从。“与”字,则以不改读为好。此句是说:不跟智者谋划,这叫做自欺。语意十分顺畅。[viii]第四句的“重基”,林文从陈伟先生说,引《淮南子·泰族》:“故仁义者,为厚基者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为证,以为“重基”即“厚基”之意

4、(392页)。按:依照这种解释,“重基”跟第三句“自欺”在语意上是相对立的。这样一来,三、四两句之间就构成了一种对比关系。然而,在具有对比关系的句子里,跟“不V”相对的,应该是“V”,而不是“早V”。例如: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孟子·离娄上》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苟乡善,虽过无怨;苟不乡善,虽忠来患。——《淮南子·缪称》  苟以其情,虽过不恶; 

5、 不以其情,虽难不贵。——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可见此说是有问题的。李文把“重基”读为“重欺”,并且指出:“‘棗2举’,从文义看,是比‘不举’还不好,……释文读‘早’可疑。”(480页)按:尽管李先生未能读出“棗2”字,但对“棗2举”用法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个意见很有启发性。我们认为“棗1”应该读为“造”。“棗”字可与“造”相通,如:1.宜乘之棗(造)戟[ix]2.比城之棗(造)戟[x]故“棗1”亦可读为“造”。在简文中,“造”是“假装”的意思。下面陈述一下我们的理由。古书中“造”字的一些用法跟“伪”很相似。例如:

6、“伪”有“人为”义。《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杨倞注:“伪,为也。凡非天性而人作为之者,皆谓之伪。”“造”也有“人为”义。《诗·王风·兔爰》二章:“我生之初,尚无造。”毛传:“造,伪也。”其首章云:“我生之初,尚无为。”毛传:“尚无成人为也。”陈奂《毛诗传疏》:“《传》以‘人为’释经‘为’字,为即伪也。凡成于人为谓之伪。”[xi]《尔雅·释言》:“作、造,为也。”郝懿行义疏:“为与伪古通用。凡非天性而人所造皆伪也,伪即为矣。”这种用法的“造”字还见于《汉书·王吉传》。昭帝时,昌邑王刘贺“动作亡节”,中

7、尉王吉劝他留意于修身练气之道。刘贺虽然敬重王吉,但还是以“寡人造行不能无惰”为由,依然放纵自己。[xii]在刘贺看来,修身和练气都不是出自天性,而是“做”出来的,所以称之为“造行”。“伪”有“作假”义。《国语·晋语三》:“伪言误众,死。”这个意思,后来用双音节词来表示。《后汉书·隗嚣传》:“[王莽]矫托天命,伪作符书。”“造”也有“作假”义。《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七曰造言之刑。”郑玄注:“造言,讹言惑众。”后来也用双音节词表示。《后汉书·刘焉传》:“[张陵]造作符书,以惑百姓。”此外,“伪”还

8、有“假装”义。《左传·文公十三年》:“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所谓“人为”,是指不是出自天性的作为。所谓“假装”,则是指不是出自真心的作为。从词义引申的角度看,以上三种意义的关系是:  人为(非天性的作为)→假装(非真心的作为)→作假(制作假的东西)既然“造”有“人为”义,又有“作假”义,那么也应该有“假装”义。因为在词义引申的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