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ID:20221919

大小:532.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11

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_第1页
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_第2页
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_第3页
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_第4页
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2.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我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一、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状况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陆地资源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业受到政府鼓励得以迅速发展,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海水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1989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增加到5843万亩,其中池塘面积2132万亩,分别比上年扩大54万亩和40万亩。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由上年的554万亩增加到620万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244.4万亩,产量20万吨,亩产84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4.0%、30.3%和7.7%。2007年,全国水产养殖总面积6018.32千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774

2、.12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2.77%,比上年增加79.59千公顷,增长4.70%。淡水养殖面积6018.32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7.23%,比上年增加167.83千公顷,增长2.87%。1989年,全国范围水产养殖产量532.2万吨,比上年增长18.7%,首次超过捕捞产量。200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3278.3万吨。在总产量中,捕捞产量1469.2万吨,占总产量的31%,养殖产量3278.3万吨,占总产量的69%;海水产品产量2550.9万吨,占总产量的53.7%,淡水产品产量21%.6万吨,占总产量的46.3%。二、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随着

3、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海域富营养化和频发的赤潮等环境问题已成为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海域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要控制赤潮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减少赤潮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有效控制海水富营养化.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

4、,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对水产养殖的危害: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

5、造成类似的后果。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中国的赤潮灾情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东海发现11起,累计面积达7800多平方公里;渤海发现7起,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发现4起,累计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南海发现6起,但累计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江、辽宁、广东、河北、福建近岸、近海海域。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是赤潮多发区。引发赤潮的生

6、物以甲藻类为主,其中有夜光藻、锥形斯氏藻和原甲藻。2003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巩固海洋赤潮预防、控制和治理工作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将我国赤潮监控区由上年的10个增至18个,同时,充分利用船舶、海监飞机和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加大赤潮监测监视频率,提高了赤潮发现率,进一步完善了赤潮的应急响应系统。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累计面积约14550平方公里。其中,在赤潮监控区内发现赤潮36次,累计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2006年,我国海域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具有毒害作用的米氏凯伦藻、棕囊藻和无毒性的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夜光藻等,多次赤潮是由两

7、种或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共同形成。有毒赤潮生物引发或协同引发的赤潮41次,累计面积约14970平方公里,占全年赤潮累计发生次数和面积的44%和75%。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赤

8、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