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

ID:20224063

大小:8.9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0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_第1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_第2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_第3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_第4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2_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定义: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功能: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微循环能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进而影响全身动脉血压和静脉回流量,微循环处组织液生成和回流还影响血管内外的液体分布。(一)微循环组成与通路典型的微循环由7个部分组成:微动脉:环形平滑肌控制血流量,受N和体液调节(总闸门)后微动脉:微动脉分支成更细的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入口处稀疏平滑肌缠绕,控制部分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受局部体液调节(分闸门)。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受N和体液调节(后闸门)微循环的通路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2、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特点:数量多(全身约400亿根),管壁薄,通透性大,迂回曲折,交错成网,穿插于组织间隙。血流缓慢,交换面积大(1000m2),交替开放(20%开放)。功能:物质交换2、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特点:短而直,血流速度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骨骼肌中较多。功能: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回流到心脏,保持循环血量相对恒定。特点:管壁厚,流速快,无物质交换功能,皮肤中较多功能:参与体温调节3、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Shunts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A-V吻合支(二)微循环的生理特

3、点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1.血压低小动脉微动脉血流阻力大,血压降落大。血液进入真毛细血管后,血压明显下降。毛细血管A端约30-40mmHg,V端10-15mmHg为组织液生成和回流提供动力。2.血流慢毛细血管分支多,数量大,其总截面积大,因而血流最慢,约0.3-0.7mm/s,为主动脉中流速的1/500。为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提供充足时间。微静脉微动脉3.潜在血容量大安静时,cap仅20%处于开放,可容纳全身10%的血量,全部开放其潜在容量极大。4.灌流量易变迂回通路是间断开放的(5-10次/分交替),开放时,灌流量↑;关闭时血流锐减。开

4、放、关闭受总闸门、分闸门控制。(三)微循环的调节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微动脉、微静脉收缩,阻力↑微循环的灌流量和流出量均↓体液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等体液因素→微动脉、微静脉产生缩血管效应。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腺苷、组胺、K+、H+)多能使局部血管舒张。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四)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SubstancesExchange组织细胞之间的空隙为组织间隙,其中充满组织液。血液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需通过组织液这中间环节进行。毛细血管壁很薄,主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血管壁通透性很大,能使血液和

5、组织液之间在此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1、扩散Diffusion2、滤过和重吸收FiltrationandReabsorption3、吞饮Pinocytosis1.扩散Diffusion是血液和组织液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浓度差.通透性.交换面积扩散速率=扩散距离2.吞饮pinocytosis.大分子液体物质,如血浆蛋白等,也可经这种方式通过管壁进行交换3.滤过和重吸收液体及小分子物质由毛细血管内向组织液移动——滤过液体及小分子物质的反方向移动——重吸收组织液滤过重吸收血浆六.组织液的生成FormationofInterstitialFluid组织液的特点

6、:1、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抽不出)2、极小部分呈液态,可自由流动。体液占体重的60%,约1/3是细胞外液,组织液占细胞外液的3/4组织液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来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动力: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差)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说明: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约有0.5~2%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以滤过方式进入组织间隙。其中约90%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10%进入毛细淋巴管。(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正

7、常:生成与重吸收保持动态平衡,故血量与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4.淋巴回流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水肿病理情况血管壁的通透性↑部分血浆蛋白滤过入组织液↑组织液胶渗压↑→水肿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水肿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组织液↑→水肿七、淋巴液的生成FormationofLymph淋巴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全身的淋巴液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全身淋巴管和淋巴结示意图(一)淋巴液的生成FormationofLymph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