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

ID:20224093

大小:9.8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10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_第1页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_第2页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_第3页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_第4页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定腰椎滑脱的定义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分型按wiltse分型系统分为6型,按Marchetti-Bartolozzi分型分为2类,而后种分型使用更方便。发育性:是指由于骶骨上缘或第5腰椎的椎弓先天性发育异常,或是椎体的椎弓峡部有裂隙不连续,或是椎弓峡部延长变细等原因导致椎体滑脱。分为高度和低度发育不良。获得性:又分为退行性、创伤性、手术性和病理性四种。●退行性:椎体节段间长时间不稳,小关节退变,周围韧带松弛所致。●创伤性: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外伤可导致椎体滑脱,

2、常合并椎体的骨折。●手术性:医源性,腰椎手术切除椎板后,脊柱的稳定性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引起椎体滑脱。●病理性:椎体及其附件原有某些病变,如椎体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感染等也可导致椎体的滑脱。分度Meyerding分度: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并根据滑脱的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度Io: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IIo: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IIIo: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IVo: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症状:脊柱滑脱不一定有症状,不少病人系因其他原因拍片时无意发现。主

3、要症状是下腰痛,其病程多数较轻,往往劳累以后加剧,也可因轻度外伤开始。适当的休息或服止痛药以后多有好转,故病史多较长。腰痛初为间歇性,以后则可呈持续性,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休息也不能缓解。可同时向骶尾部、臀部或大腿后方放射。若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可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体格检查腰椎生理前突增加。下位椎的棘突后突,而其上方的棘突移向前方,两者不在一个平面上,局部产生凹陷,骶骨后凸增加。腰骶间压痛,背伸肌多呈紧张状态。活动均有不同程度受限,下肢运动、感觉及反射多无异常。有根性症状者可根据神经分布作出判断。X-线片表现凡临

4、床检查疑为椎弓根崩裂者均常规拍摄正、侧及左右45度斜位X线片⒈正位片:常难以显示椎弓根崩裂和脊柱滑脱,但在滑脱明显时,可见Brailsford弓形线,系滑脱椎体的重叠线。⒉侧位片:常无阳性发现,但少数两侧性,尤其是崩裂的间隙较宽者可见斜性透明裂缝,并有不同程度向前、向后分开。脊柱滑脱者侧位片是重要的诊断手段。⒊斜位片:斜位片椎弓图象如狗形,其狗颈就是指峡部,如有椎弓崩裂,则狗颈上显示有裂隙阴影,狗颈戴上“项链”,典型者可见其上方脊椎的下关节突和下方椎体的上关节突部分进入峡部裂隙,似两把“尖刀”将“颈”部切断一样。若峡部

5、无裂隙,也可表现为峡部细长。且其上方脊椎的下关节突和下方椎体的上关节突均紧靠峡部,似有将要切断“颈”部的趋势,故称为椎弓崩裂前征。诊断1、临床表现2、X线片:侧位片:了解是否有滑脱的程度,斜位片: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动力性拍片:即腰部过伸屈位拍片判断出腰椎不稳定的程度。3、CT、MRI:明确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症等并发症。过伸、过曲位双斜位MRICT治疗㈠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封闭、理疗、推拿、避免腰部负荷、腰围或支架应用及短期休息等。必须知道,保守治疗适合于所有的病人,而且多数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只有少数腰痛症

6、状持续、反复发生或保守治疗无效者才适应外科手术治疗。中医特色治疗1、推拿手法加腰椎牵引2、推拿手法加中药离子导入3、小针刀结合骶管冲击疗法4、中医正骨疗法加功能锻炼㈡手术治疗:手术的基本原则是植骨融合加适当的内固定,随着各种脊椎内固定的发展,使复位以后的稳定性增加,提高了植骨融合的成功率,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因此,内固定的应用使近年来本症治疗的一大进展。脊椎滑脱是否需要复位,以往存在争议。1976年Machemson认为滑脱<50%大多不需要复位。1988年,Dick认为滑脱<50%无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作原位外侧融合,同

7、时加用内固定器。术后立即获得稳定,缩短康复时间及提高植骨融合率。1986年,Matthi—ass主张滑脱>30%,有进行性滑脱倾向及神经功能障碍者需复位融合。手术适应症无或有症状,滑脱大于50%,处于生长发育期少年;进行性滑脱者;非手术治疗无法矫正脊柱畸形和明显步态异常者。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疼痛者;下肢出现神经症状或马尾综合症者。明确的腰痛或腿麻痛,X线片上相应腰椎节段不同程度的滑脱,摄动力X线片显示腰椎不稳,有条件的可行CT和MRI检查,排除腰椎疾患,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解除神经压迫矫正脊柱畸形加强脊柱的稳定性手

8、术方法1、峡部修复术2、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融合包括原位植骨融合、后路腰椎融合术即PLIF、前路腰椎融合术即ALIF、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即TLIF、椎体环周360度融合术)3、椎体切除术4、动态固定非融合系统(棘突间植入撑开系统,椎弓根钉之间的弹性支撑系统及微动半坚固系统)典型病例病例1、白××,男,55岁,L4滑脱(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