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

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

ID:20224177

大小:176.2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0

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_第1页
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_第2页
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_第3页
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_第4页
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吸水树脂研究与制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基础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系部化学工程系专业班级应化60901班学生姓名吴冬姣班级序号25指导教师邓世英老师苏铁军老师时间2012.9.4~2012.9.2510高吸水树脂的研究与制备1.选题背景现在对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方兴未艾,这是由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极易在竞争中占领市场,高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Polymer,SAP)就是其中的一种。传统的吸水材料如棉花、纸张、海绵、泡沫塑料等吸水倍率有限,一般只是自身重量的二十倍,且稍加挤压,极易失去水分,与之相比,高吸水树脂则具有独特的

2、优势。它是一种含有羧基、羟基等强亲水性基因,并具有一定交联度网络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特殊功能材料。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并具有独特的性能,通过水合作用能迅速地吸收几十倍乃至上千倍自身重量的水,也能吸收几十倍至100倍的食盐水、血液和尿液等液体,同时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且吸水速率快,保水性能好,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因此,高吸水树脂在石油、化工、轻工、建筑、医药卫生和农业等部门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作堵水剂、脱水机、增粘剂、速凝剂、土壤改良剂、结露防止剂、保水剂、保鲜剂和防臭剂等,加入到纸浆和布中还可做纸尿布、纸餐巾、卫生巾等卫生材料

3、。高吸水树脂的开发时间还不长,在理论研究、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和发展。例如:一般高吸水树脂有大约10%的可溶性成分,这是在使用中很不希望有的,需要改进,还需要合成更多新品种的高吸水树脂,扩大应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吸水能力,对于一些有希望的应用领域,应积累应用经验,使其达到实用化程度。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先进国家,高吸水树脂已有了十几年的应用历史。1978年日本实现了高吸水树脂的工业化生产,随后,美国Chemdal公司、日本住友精化、触媒化学公司、德国Stockhause、日本三洋化成、Dowchemica等

4、数十家公司先后投产,1980年世界生产能力均为5kt,1990年生产能力增强到210kt,1998年已发展850kt,而到2000年,世界高吸水树脂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到1200kt左右。目前主要生产地区包括美国、日本、西欧,随着亚洲市场的扩大,有些公司在亚洲也建厂并投产,东南亚也将成为第四大生产区。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了对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工作,先后有40多个单位从事过高吸水树脂的研究,专利报道有几十项。目前我国高吸水树脂的生产能力在30kt/a左右,生产企业近30家,但规模都不大,生产能力在1kt以上的仅7家。其中年产5kt10的有:陕西华光实业

5、有限公司、青海新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国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3kt/a的有:保定科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唐山博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锡佳宝卫生材料厂。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吸水树脂是一类很有前途的化工产品。这类新颖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正在逐渐地充分显示出它广泛的发展前景。2.方案论证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有许多,如以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接枝共聚来制备可降解型高吸水性树脂,或以淀粉接枝丙烯腈类或丙烯酸类,或用顺丁烯二酸酐作交联剂来制备聚乙烯醇类高吸水性树脂,或采用聚丙烯酸与高岭土杂化

6、来制备,或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来制备聚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等。但由于反应时间、操作方便、实验室条件、绿色环保等角度考虑,我们选择用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共聚反应来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该类聚合物除了具备高吸水性能外,其还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长时间储存不会变质等特点,因此成为高吸水树脂产品的主流。具体方案如下:丙烯酸(AA)与丙烯酰胺(AM),用碳酸氢钠进行中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作交联剂,用过硫酸钾作引发剂,进行溶液聚合生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其实引发剂可选用无机过氧类引发剂即

7、过硫酸钾或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即硫代硫酸钠-过硫酸钾,由于后者作为引发剂,在较低温度(5℃-7℃)下就能进行剧烈反应,不易控制,而使用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在60℃-80℃下引发反应进行,易于控制,故选用无机过氧类引发剂即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3.过程论述3.1仪器与试剂3.1.1药品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蒸馏水、碳酸氢钠。3.1.2仪器10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1)、烧杯、量筒、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玻璃棒、剪刀、60目尼龙筛网等

8、。3.2实验方法3.2.1制备方法在三口烧瓶中先加入1mL的丙烯酸,再加入45mL的蒸馏水,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