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代与平城

拓跋代与平城

ID:20241072

大小:4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1

拓跋代与平城_第1页
拓跋代与平城_第2页
拓跋代与平城_第3页
拓跋代与平城_第4页
拓跋代与平城_第5页
资源描述:

《拓跋代与平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拓跋代与平城现在人们习惯将北魏建国前后的早期历史,形象化为“从盛乐到平城”。其实,无论是盛乐还是平城,都是史所谓匈奴故地,也都是拓跋鲜卑的创业基地。拓跋鲜卑南迁大漠,“始居匈奴之故地”是在圣武帝诘汾之世。[1]大体相当于汉献帝建安年间,与魏武帝曹操处于同一时代。据《魏书·神元帝纪》,神元帝拓跋力微继其父做部落联盟酋长是在魏文帝黄初元年(220),亦即曹魏代汉之时。也正是从这时起,大漠南北便与拓跋鲜卑结下了不解之缘。检诸史籍,拓跋早期的历史事件,多有与平城相关者,得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启发,兹择三事略述于后。一、桓帝葬母据《魏书·文帝皇后封氏传》:“文帝皇后封氏,

2、生桓、穆二帝,早崩。桓帝立,乃葬焉。高宗初,穿天渊池,获一石铭,称桓帝葬母封氏,远近赴会二十余万人。有司以闻,命藏之太庙。”其实,此次桓帝意在葬父,同时葬母。欲以单于之礼重葬其父沙漠汗,以彰显其国太子的正统地位。《昭帝、桓帝纪》记此事为:“二年,葬文帝及皇后封氏。初,思帝欲改葬,未果而崩。至是,述成前意焉。”[2]有史可稽的拓跋代居于平城地区是在公元295年,这一年力微少子禄官继可汗位,“分国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长子桓皇帝讳猗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以桓帝之弟穆皇帝讳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3]此三部反映拓跋

3、部雄踞匈奴故地的势力范围,同时也反映其由东北而西渐次南迁过程中的几个主要落脚点。禄官所居之上谷、濡源是拓跋南迁后的早期立足之地;参合部陂北即今大同地区及相邻的内蒙凉城、丰镇一带,是继上谷之后拥有的中部创业基地;今内蒙和林格尔及托克托等近河地区则是最后得到的膏腴之区。其时上谷是大后方,盛乐以西是力微祖庭,大同南及雁门陉则是用兵之地。神元帝五十八年,亦即西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力微杀太子沙漠汗于阴馆。阴馆即今雁门关以北的夏关城村,方向在大同市西南104公里的大同盆地南沿。关于桓帝礼葬父母之处,田余庆先生说:“我判断文成帝时所穿的天渊池,就是以后冯太后与孝文帝经常临

4、幸的灵泉池,地在平城与方山之间如浑水流经之处,当年桓帝所营其父文帝与其母封后墓在此,以后桓帝祁后墓也在近处的方山之上。这一带可说是拓跋皇室在代北东部的一个陵区”。[4]关于灵泉池、灵泉宫,我曾有专文公布了本人历20多年的考察结果,确指灵泉池在大同城东北15公里花园屯乡境内方山正南的黍地沟村与青羊岭村之间,至今池沼宛然;灵泉宫则在其东北约一公里的台地上,遗址遍布北魏磨光瓦片及带纹陶片,覆瓣莲花瓦当及带孔莲纹砖饰残件也时有所见。[5]其地距永固陵5公里,说明田余庆先生所判断的“平城与方山之间如浑水流经之处”的方位是正确的。桓帝改葬父母于平城附近,固然与其所领中部在平城

5、左近有关,也应与其父母生前活动地及没后原葬地有关。神元帝三十九年(258),拓跋鲜卑由长川(今内蒙兴和及山西天镇一带)西迁盛乐。五十六年,已归国八年的沙漠汗又一次出使西晋。本来其年冬就带着丰厚的回赠礼品踏上归程,但途经并州时被征北将军卫瓘拦住了。卫瓘以沙漠汗“为人雄异,恐为后患”为由,密奏晋武帝羁留沙漠汗。晋帝生怕失信于邻国,没有答应。于是卫瓘又以重金贿赂鲜卑诸大人,使其互相戕害。两年后,太子才获准归国,老父力微派诸大人到阴馆隆重迎接。那些得到过卫瓘好处的大人们回到盛乐大帐在力微面前尽讲太子的坏话,昏迈的始祖竟下令杀沙漠汗于塞南。诸大人前来迎接太子,为何沙漠汗未同

6、归,而是听凭他们回去进谗?始祖同意除掉太子,为什么不是在祖庭,而是又派这些大人们在塞南作案?对这些问题,《魏书》皆语焉不详。我想,真实情况应当是,其时沙漠汗以太子的身份充任左贤王,作为部落联盟的二号人物,他一定会居于前沿用兵之地。正如后来猗以其子普根为左贤王居于雁门关前线,猗卢以其子六修驻守黄瓜堆南小平城一样。如此说来,阴馆既是太子踏上国土的第一站,也是他驻守的前哨地区。太子达阴馆与相迎的诸大人见面后,便赶赴其庭帐所在地。“诸大人乃驰诣塞南,矫害帝”,是在其大帐所在的聚落,而不是阴馆。塞南,这个地域指谓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塞,就是秦汉长城,塞南就是这道古长城之南,

7、并非更南一百公里的勾注陉即雁门塞之南。《魏书·奚斤传》记,奚斤“从征高车诸部,大破之。又破厍狄、宥连部,徙其别部诸落于塞南”,此塞南是在秦汉长城之南。《魏书·太祖道武帝纪》云,“蠕蠕社仑犯塞,诏常山王遵追之,不及而还。”“戊子,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师大骇。”[6]这两处“塞”也是横亘于大漠南北的所谓极边。本人曾做过实地考察,在大同市北境,东起天镇县,西迄左云县,绵延三百多里的明长城内有一道略矮的边墙,夯层内包含有大量的两汉灰陶残片,其内又有博山炉状的汉亭障栉比相望。很显然这就是北魏时所见之“塞”,沙漠汗的大帐和葬地便在此“塞”之南。当时太子死于非命,其葬草草自

8、在意料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