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

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

ID:2024521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_第1页
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_第2页
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_第3页
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_第4页
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他人就是地狱”是存在主义文学家萨特的重要观点,萨特的哲理剧作品《禁闭》很好的阐释了这一观点,并告诫人们真正的“地狱”是由于错误的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对自我认识错误的定位而形成的“自我地狱”,只有理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避免陷入这一“地狱”。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禁闭;地狱    让一保罗·萨特,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禁闭》作为萨特最具代表性的哲理剧,其深刻含义和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戏剧范畴,萨特通过《禁闭》一作探讨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以戏剧的形式重申了他的

2、存在主义观点。笔者拟以《禁闭》一剧的中心思想“他人就是地狱”为切入点,探究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在戏剧中的表现。  《禁闭》中的存在主义  《禁闭》作于1943年,是萨特的第二部剧作品。本剧主要描述了三个死后被投入地狱的罪人,邮政局小职员伊内丝,巴黎贵妇艾丝黛尔,报社编辑加尔散以及属过场人物的地狱听差。当他们在地狱密室初始相遇时,彼此之间设防戒备,相互隐瞒生前劣迹:加尔散竭力要让他人相信自己是英雄,实际上他是个在二战中因临阵脱逃被处死的胆小鬼,同时又是个沉溺酒色,折磨妻子的虐待狂:艾丝黛尔掩饰色情狂的身份和

3、杀婴罪责,诡称自己是个为了年老的丈夫断送了青春的贞洁女子;伊内丝则充满敌意地牢记“他人”的存在以求尽可能地包庇自己同性恋的往昔。但是,他们不仅彼此封闭自己,同时又相互“拷问”他人,每个人无时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到审视与监督。由于他们生前恶习不改,真实面目迅速裸露。一旦暴露,便无顾忌,三人间形成了一向相互追逐,另一向相互排斥的双向型三角关系:加尔散希望得到伊内丝拒绝艾丝黛尔;伊内丝希望得到艾丝黛尔拒绝加尔散;艾丝黛尔希望得到加尔散拒绝伊内丝。三个痛苦的灵魂像坐上了旋转木马,永在相互追逐又永远追逐不

4、到的“境况”中,相互的追逐成了一场不堪其苦的煎熬,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其苦状若身陷无间地狱。最终加尔散悟得地狱之中并无刑具的道理:“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剧作以加尔散无可奈何地说: “好吧,让我们继续下去吧”一言收场。萨特试图通过三个己死的“死活人”,点醒许多在世却如伊内斯、艾丝黛尔、加尔散般作茧自缚,制造樊笼的“活死人”。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宗教思想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快速丧失,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在思维上进行自我异化,认

5、为自己是“人类社会”的“外人”。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宗教之外“人”的本性,宣扬人的价值,使人们开始进一步的探究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存在先于本质”,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三是“自由选择”。《禁闭》作为萨特存在主义哲理剧的代表,遵从了这三方面的原则——三位主人公出现时都已“死去”,生命终结,因而本质也被固化,也就可以对

6、其一生进行判定。没有依从普通剧作的模式按照人物类型和性格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而是挖掘主人公人格深层的矛盾,突出了荒谬的世界和主人公痛苦的人生,以演绎出三位主人公的性格本质。  解读“他人就是地狱”  在萨特精心安排的地狱中,我们看不到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绘的那种炼狱景象,这里既无刑具也无刽子手。然而这里确实有酷刑——精神与心灵上的酷刑;也确实有刽子手,那就是存在着的他人。因此,当我们听到加尔森最后声称“他人即地狱”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奇怪的了。在萨特构建起的“地狱”中,唯一约束和折磨着主人公的是他们

7、之间的关系,三个被投入地狱的人都力图从对方那里得知点什么,但又相互干扰,不希望,自己的真实面目被对方探知,因而在彼此的勾心斗角中又相互折磨。那么,这种互相折磨、互相敌对的人际关系困境,是否无法摆脱了呢?萨特也曾就“他人就是地狱”这一概念做出过解释:“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他进一步解释: “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

8、,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  因而,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其实并不意味着身边所有的人对他人而言即是地狱,而是当一个人和周遭的人无法愉快相处,关系难以调和之时,他人对自己而言就会成为地狱了。而研究全剧不难发现,整个剧情发生的背景是剧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已死之人,自己生前所做事情已无法改变,所得评价已经盖棺定论,因而他们就没有行动也无法行动,只能依靠别人的目光来认识自己。然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