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ID:20251776

大小:17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0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1页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2页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3页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4页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方面,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医药类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一个医药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

3、45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54学时,各学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84条,各学校应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部分B类内容和自选专题,此类内容的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8学时。建议本科各专业总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为了体现加强基础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各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进一步增加B类内容和学时数。对于培养高端医药人才的长学制各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医药类专业,建议总学时数不应少于126学时,包括54学时A类内容和不少于72学时B类内容,可参照《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版)》。1.力学(

4、A:4条,建议学时数³8学时;B:9条)2.振动和波(A:8条,建议学时数³8学时;B:5条)3.热学(A:4条,建议学时数³6学时;B:11条)4.电磁学(A:14条,建议学时数³16学时;B:14条)5.光学(A:11条,建议学时数³10学时;B:13条)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B:7条)—10—1.量子物理基础(A:4条,建议学时数³6学时;B:10条)2.分子与固体(B:5条)3.核物理与粒子物理(B:7条)4.天体物理与宇宙学(B:3条)5.现代医药科学与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自选专题)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5、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四、素质培养基本

6、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3.科学美感——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五、教学过程基本要求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

7、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1.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0—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习题课、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