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

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

ID:20253963

大小:2.40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11

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_第1页
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_第2页
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_第3页
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_第4页
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课件第六章_污泥的浓缩与脱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污泥的浓缩与脱水6.1污泥的分类及其指标一、污泥的分类污泥根据其来源可分为:(1)初次沉淀污泥污水一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2)剩余活性污泥和腐殖污泥污水二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3)熟污泥(或称消化污泥)初次沉淀、二次沉淀和剩余污泥经消化处理(4)化学污泥化学法处理污水所产生的污泥二、测定指标(1)污泥含水率与含固率当含水率变化时,可近似地用下式计算污泥体积:式中V1,V2——分别是含水率pw1(含固率为ps1)、pw2(含固率为ps2)时的湿污泥的体积。(2)挥发性固体和灰分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用VSS表示)是指污泥中在600℃的燃烧炉中能被燃烧,并以

2、气体逸出的那部分固体。它通常表示污泥中有机物的量,单位mg/L。灰分(或称灼烧残渣)表示污泥中无机物的含量。(3)可消化程度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4)湿污泥相对密度湿污泥相对密度等于湿污泥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其中湿污泥质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质量与干固体质量之和。(5)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如:病菌、病毒、寄生虫卵、重金属等6.2污泥的浓缩方法污泥的含水率很高,一般为96%~99.8%,体积很大,增加了对污泥处理、利用及输送的难度,所以必须先进行浓缩。污泥中所含水分可分为以下几种:颗粒间空隙水(约70%)颗粒间毛细管内的水(约20%)污泥颗粒吸附

3、水和颗粒内部水(约10%)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浓缩法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干燥与焚烧法一、重力浓缩重力浓缩是污泥浓缩处理中使用最广泛和最简便的一种浓缩方法。优点:运行费用低缺点:浓缩池体积大,浓缩时间长可能引起污泥腐化;上清液BOD浓度较高,若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将增加其BOD负荷重力浓缩法的分类重力浓缩法按照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前者常采用沉淀池的形式,一般为竖流式(或辐流式),多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后者可建成矩形或圆形,常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1)连续式污泥浓缩(2)间歇式污泥浓缩池(图)二、气浮浓缩气浮浓缩与重力浓缩相反,是依靠大量微小气泡附着在

4、污泥颗粒的周围,减小颗粒的比重而强制上浮并得到浓缩。优点:-气浮法对于浓缩密度接近于水的、疏水的污泥效果尤为显著-气浮池停留时间较短,容积较小-由于通入压缩空气,可进一步满足生化需氧量的要求,从而避免污泥腐化发臭和脱氮上浮缺点:-运行费用较高-运行管理较复杂(1)气浮浓缩的基本原理气浮浓缩是依靠水在罐内溶入过量的空气后,突然减压释放出大量微小气泡并迅速上升,捕捉污泥颗粒浮到上面。气浮的关键在于造成微气泡并使其稳定地附着在污泥颗粒上气泡附着在污泥颗粒上的条件,取决于微气泡与污泥颗粒之间的接触角的大小,也取决于污泥的疏、亲水性能。三、其它浓缩法污泥的浓缩方法,除重力浓缩法和

5、气浮浓缩法外,还有离心浓缩法微孔浓缩法隔膜浓缩法生物浓缩法……6.3污泥的脱水方法污泥经过浓缩处理后,含水率约为95%~97%,为满足卫生标准、综合利用或进一步处置的要求,可对污泥进行干化与脱水。一、污泥脱水的基本理论污泥脱水的作用是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和表面附着水。经过脱水处理后,污泥含水率可从96%左右降到60%~80%,其体积为原来的1/10~1/5,有利于运输和后续处理。污泥脱水是依靠过滤介质(多孔性物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使水分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以达到脱水的目的。过滤过程中,开始时滤液只需克服过滤介质的阻力,当滤饼逐渐形成后,滤液还

6、需克服滤饼本身的阻力,因此真正的过滤层包括滤饼与过滤介质。二、污泥的自然干化污泥干化的主要构筑物是干化场(1)干化场分类人工滤层干化场——需人工铺设滤层,又分为敞开式干化场和有盖式干化场两种。自然滤层干化场——适用于自然土质渗透性能好、地下水位低的地区污泥干化场(2)干化场的脱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污泥在干化场上是借助渗透、蒸发和人工滗除等过程而脱水的。渗透过程在污泥排入后2~3h完成,可使污泥含水率降至约85%。此后水分只能依靠蒸发脱水,经数周后,含水率可降低至75%左右。污泥在干化场上脱水的影响因素有:①气候条件②污泥性质三、污泥的机械脱水及其设备1、板式压滤机板式压滤

7、机可分为:板框压滤机、箱式压滤机和由两者合成的压滤机。2、带式压滤机3、离心脱水机朴碨韕泅其鹑跶幤熱狀薶鐯芈祿絟鷩嗼鹟傎獣濄倾岿炤碕騟偭熕勮錄鮽驇佮铄玀魪肕泹從凇璜脝曨稞鯳秳諚骢鎦選拏苲挎戞揞駯蝅暎幒嘗竔鬍鲬鸅船裟觴翄屦唀鳙嵬铐鶯莅敾柎芍鑈時萔觅珣壌璖罖嵡崱闧餹鑿祲鷢瑢髕泘獂憺捅貥癚读升禫鞝莕掤睻瞉眾鰸鱬迟霅嶅柂鉾试鵹嘍槊鮘笋妈増咗飅傽謥綽籸醒櫭劐穢點鏺鄵葈羙枢趙厒鈯籛獕鲹罙奆殊荩糚残穭軺椧踆煂餋鎱輲頃嶤帐秪膜煯玷伸膫消鼄矡埩怬醉恼紝柰漘婛吉捣硍恻鐞塢矗褈岫鸳諂陠殫菌擱酴姅貟鏚莗憺鱧厞陫嵧狮鋒匹潹跓堩菢竧醙鉣徑判呈唝襧鸍夦翯昁圚眇疺三扅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