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功效及作用

败酱草功效及作用

ID:20256774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败酱草功效及作用_第1页
败酱草功效及作用_第2页
败酱草功效及作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败酱草功效及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败酱草功效与作用【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夏、秋季采收,全株拔起,除去泥沙,洗净,阴干或晒干。切段,生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本品辛散苦泄寒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消痈排脓,且能活血止痛,故为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用治肠痈初起,腹痛便秘、未化脓者,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桃仁等同用;若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薏苡仁、附子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本品还可用治

2、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若治痈肿疮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用之,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并可以鲜品捣烂外敷,均效。  2.产后瘀阻腹痛。本品辛散行滞,有破血行瘀,通经止痛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煎服,或与五灵脂、香附、当归等药配伍,用于治疗产后瘀阻,腹中刺痛。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及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黄花败酱根和根茎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黄花龙芽苷、胡萝卜苷及多种皂苷;含挥发油,其中以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含量最高;

3、亦含生物碱、鞣质等。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苷等;根和根茎中含莫罗念冬苷、番木鳖苷、白花败酱苷等。  2.药理作用:黄花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尚有抗肿瘤作用。其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均有明显镇静作用。  3.临床研究:败酱草常用于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对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慢性盆腔炎、急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等均有较好疗效。据报道,本品尚可用于其他疾病,如:用败酱草鲜品大剂量水煎服,或水煎熏

4、洗坐浴,或以鲜品捣烂外敷,治疗肛周脓肿、嵌顿痔、肛裂、肛瘘炎性期、痔出血、血栓痔炎、术后肛门水肿等肛肠疾患均获满意疗效;另用本品水煎液洗浴治疗痱毒及化脓性皮炎48例,疗效显著;也有以鲜败酱草叶捣烂成糊状外敷或取汁涂擦患处,或将鲜叶中乳白色汁涂擦患处,治疗扁平疣,1~2周疣体即可消退。此外败酱草还可用于克山病,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肾积水,肾绞痛等。  4.不良反应:据报道,个别病人服黄花败酱后有口干和胃部不适等反应。大量应用,易引起暂时性白细胞减少和头昏、恶心。在用白花败酱注射液试治的134例急性细菌性炎症中,有3例分别于用药的2、5、7天时白细胞降至2200~

5、2800之间,停药一周左右恢复正常。  【其他】据本草记载,上述败酱科植物应为败酱草正品,但在北方地区习惯将菊科植物苣荬菜(北败酱)的带根全草作为本品使用;在南方地区习惯将十字花科植物菥蓂(苏败酱)的带果全草做为败酱草使用。应注意鉴别。  附药墓头回  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及糙叶败酱的根。主产山西、河南、河北、广西等地。秋季采挖,去净茎苗,晒干。味辛、苦,性微寒。效用与败酱草相似,兼有止血、止带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崩漏下血、赤白带下等证。用法用量同败酱草。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2.《本草纲目》:“败酱

6、,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  3.《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