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

《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

ID:20263835

大小:53.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1

《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_第1页
《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_第2页
《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_第3页
《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_第4页
《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花雨》教学片断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桂花雨》教学片断实录与反思(《语文教学通讯》)《桂花雨》《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丰富。换个角度,细细品味这篇文章,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1自然段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内容、体验作者情感的同时,关注文本开篇的精巧构思,引导学生在言意兼得之中品出文本三味。【教学实录】(第1自然段: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师:谁来朗读第1自然段?大

2、家想一想:这一段四句话,主要写的什么意思呢?(指名朗读》生1:这段主要讲“我”最喜欢桂花。师:你抓住了第一句话中“最喜欢”。生2:这段是讲桂花的香气味儿迷人。师:你抓住了最后一句话中“香气迷人”。能不能把这两个意思连成一句话说呢?生3:“我”最喜欢桂花,它香气味儿迷人。生4:“我”最喜欢香气味儿迷人的桂花。生5:“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迷人师:哦,我明白了,作者最喜欢桂花的原因是——生:(齐》香气迷人。(板书:最喜欢——香气迷人》师:(疑惑》不对!这一段中,我好像还读出一种不喜欢的味道,有没有人也有这种感觉?生6:这段第二、三句话就是写作者不喜欢的感觉。师:请你读一

3、读,大家品一品。生6:(朗读)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师:品一品这两句话,哪里让你感觉到不喜欢?生7:“笨笨拙拙”,“笨”和“拙”都有不好的意思。说桂花笨笨拙拙的,不就是说它不好吗?师:又笨又拙,不喜欢。生8:“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这句话好像是在说桂花只会长叶子,有一点傻傻的感觉。师:傻长叶子,不喜欢。生9:“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这句话是说桂花开出来的花太不显眼了,需要人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师:花不显眼,不喜欢。生10:“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J

4、’桂花树和梅花树相比,姿态一般,不如梅花树那样姿态优美,看上去显得笨笨拙拙的。师:不如梅花,不喜欢。(板书:笨笨拙拙〉师:第1段中,你现在读出问题来了吗?生11:这一段,作者究竟是要表达自己喜欢桂花,还是不喜欢桂花呢?师:问得好!生12:我觉得这一段写得有点乱,一开始写最喜欢,然后又写笨笨拙拙,最后又写香气迷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师:问得好!还是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一段,来推敲推敲作者的用意(学生自读自悟〉师:有读明白的吗?生13:作者肯定是最喜欢桂花的,它写桂花笨笨拙拙的,大概是说桂花的叶子和花的形状不吸引人,而它的香气才是最迷人的。师:(竖起大拇指〉你真的明白了!注意,

5、“大概”那个词去掉,作者的用意就是你所说的。生14:作者写桂花满树茂密的叶子和不显眼的细花,可以表明桂花不与繁花斗艳,这样就对比突出它的迷人香气。师:你知道斗艳的繁花有哪些吗?生14:梅花。生15:牡丹。生16:郁金香。师:哦,写桂花“笨笨拙拙”的,原来是为了突出桂花的“迷人香气”。这样的开头真是——“一波三折”。(板书:一波三折〉《在“最喜欢”一“笨笨拙拙”一“香气迷人”三个词之间,画出一波三折的三条线段。〉师: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品味这一波三折的开篇。(全班齐读。〉【教学反思】、概括内容找准文本解读的契合点《桂花雨》的第1自然段共有四句话,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意思:我最喜欢桂

6、花;桂花笨笨拙拙的;桂花香气迷人。乍看起来,这四句话三个层次是弥散的,甚至有冲突,表达的意思既不连贯又不明晰。这样的语段对训练中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大有禆益的。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找准文本内在的契合点来解读,有层次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对这一段话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概括。课上,学生或抓住第一句话,或抓住最后一句话,这是符合学生当下的认知与概括水准的。教学须在此做文章,方可对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有所提升。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片断式”概括,我引导学生琢磨两句话之间的内在关联,尝试把两个意思用一句话连起来。学

7、生茅塞顿开,因为“香气迷人”,所以“最喜欢”,两个看似独立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紧紧联系着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阅读可能只看见“最喜欢”或“香气迷人”这一点,而教者则需要看清这两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契合点处作解读,这样的解读就是在学生的“愤悱”状态下进行,也是最有实效的。二、探究问题把握文本解读的冲突点如果把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作一幅画面,那这幅画面中就存在着极不和谐的色调和图案。这段中的第二、三两句似乎有横生枝节之嫌,第一句说“我最喜欢桂花”,顺着这个思路,接下去就理应说说最喜欢桂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