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

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

ID:2026689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_第1页
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_第2页
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美国麻省Babson学院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给出了企业家精神的定义,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痴迷机遇、整体把握和协调领导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这种精神可以甄别机遇,不管当前的条件是否具备;可以利用机遇在个人、公共和全球性部门创造财富。一个企业家能够看到、评价和追索机遇,而一个管理者却关注如何利用可能的资源而实现最好的结果。尽管我曾认为自己是一个企业家,但我不是,我转而从事了政治领导工作。我认为现在探讨的问题可以近似地表达为领导者是天生的还是经过后天训练而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领导素质,那么无论如何训练也无法显著提高其领导能力。而那些具有领导素质

2、的人可以通过训练成为更加优秀的领导者。英国人曾经有过很多伟大的发明,例如蒸汽机、织布机和电动机等。他们曾经获得过很多诺贝尔科学奖。然而他们却没有将这些发明商业化。正如研究企业家精神的一些学者所指出的,他们没有将这些发明转化为可以获得人们可以购买的、具有利润的商品或者服务。为什么英国人缺乏将发明商业化的能力?我认为这可以归咎于他们国家的文化。两个世纪的帝国时代造就了一个高度重视旧式财富和封邑贵族的社会,人们看不起新兴的富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凭借智力技能获取成功和受人尊重,成为律师、医生、专业人士等,这些人通过脑力劳动获取财富,而不必弄脏双手,不像工程师或者靠体力

3、劳动而总是弄脏自己双手的人那样。旧式财富和封邑贵族的态度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而新富者并不能为上层社会所容纳。只有他们的后代可以通过接受必要的公共学校教育和大学教育之后才能够被上层社会所接受,这时候这些新的财富经过熟化而成为旧式财富。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玛格利特撒切尔夫人开始改变英国人对于新旧式财富的根本价值观念和态度,她推行国有产业部门的私有化,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不像她的同辈人那样,撒切尔夫人不把利润视为一个肮脏的词汇。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说服力,同样的公司,由大多数利益人提名并为这些利益人负责任的管理者掌管公司要比经理和董事会掌管的公司有着更为

4、丰厚的利润。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价值观念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差异。美国是个前沿性的国家。美国存在着差异,但是不存在阶级差异。每个美国人都会颂扬致富,美国人都想成为富人并为之竭尽全力。这可以大大鼓励创建新的企业和创造财富。为了将科学发现和发明商业化,美国人进行革新和创办新的公司,从而不断创造财富。美国社会总是在发展和变化。美国人申请的专利领先世界,他们努力生产新的产品,或者使得产品生产更好、更快、更廉价、生产率更高。如果能够发明一种在美国市场上畅销的产品,那么随后就能占领世界市场。1999年2月《经济学家》杂志在评价一位高龄日本企业家的时候写道,自力更生的人在傲慢的

5、日本社会会招来嘲笑和贬抑。这也是撒切尔夫人没有试图改变旧观念之前英国上层社会的态度。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美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复兴,收复了曾在20世纪80年代让日本和德国攫取的产品市场,我非常欣赏美国人所具有的这种企业家精神。但对每个成功的美国企业家来说,他们大多都努力过、失败过。有些企业家经过不断努力和失败,最后获得成功。有些成功的企业家继续创造并创办新公司,自己成为拥有多家公司的企业家。这就是美国大公司成长的方式,这种企业家精神创造了一个具有活力的国家。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决定着中国优秀年轻人的包袱。自从春秋时代,传统中国社会就把学者即仕视为首要的价值选择,其次是农

6、,再次是工,最后是商。这是一个农业社会的社会等级观念,即使在现在的大众文化中也没有多少改变。世世代代优秀的中国青年选择仕(学者)的道路并通过科举体系成为一名官员。这种观念在日本和朝鲜也占有主导地位,二者同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在现在的中国、日本和朝鲜,很多最好大学的最优秀毕业生愿意在政府部门谋求职位,而不愿意加盟私营公司。这种现象在新加坡也同样存在。结果呢,这些国家没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传统。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牛津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大多在政府部门寻求职业,而之后自由主义革新的大爆炸为伦敦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巨额回报,因为很多天才进入这一行业。美国的情

7、形一直相反,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商业,或者加盟大型公司,而不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我的经历修正了我早年企业家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锻炼出来的观点。很多年来,我比较了香港和新加坡商人的差别。我从中得出的结论既令人欢欣又让人悲伤。随着共产主义解放大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实业家、银行家、船运商和商人从沿海城市如上海、厦门、汕头和广州涌入香港。这些人在香港发展制造业,最初是纺织业、塑料、玩具、船运和银行业。他们是有经验的企业家,并与其他一些移民逐渐孕育了企业家文化。有个香港制造商移民新加坡并成为新加坡人。他告诉我,他雇用新加坡人为自己工作,二三十年后这些新加坡人仍然在为他

8、工作,只不过已经成为高级管理人员,而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