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有望成为未来主导能源

光电:有望成为未来主导能源

ID:20273645

大小:11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光电:有望成为未来主导能源_第1页
光电:有望成为未来主导能源_第2页
光电:有望成为未来主导能源_第3页
光电:有望成为未来主导能源_第4页
资源描述:

《光电:有望成为未来主导能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光电:有望成为未来的“主导能源”(组图)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12月21日08:43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在近日由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简称能源专家委)召开的太阳能发电研讨会上,数十名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光电最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尚在政策、技术以及市场等诸多方面存在发展的障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思强说,“破除发展的瓶颈,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获得最为光明的前景。”  从“光伏”到“光热”太阳能发电异军突起  太

2、阳能发电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部分内容。据专家们介绍,近年来,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在我国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太阳能发电正在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一支生力军。  在谈及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时,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副所长王俊朝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已形成一条规模化的产业链。”  王俊朝举例说,比如,中国工业硅生产已居全球第一;高纯硅生产千吨级技术已基本掌握;硅片加工生产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电池及组件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硅材料的降价使得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中国光伏电站技术亦逐渐成熟。  分析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王俊朝认为,一

3、方面,随着我国光伏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快速扩张,中国光伏发电开发企业的投资成本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光伏企业亦悄然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市场。由此而言,我国即将迎来光伏发电产业的黄金时代。  “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国家973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峰告诉记者。据王志峰介绍,“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等科研机构和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新疆新能源公司、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开始了光热发电

4、技术的项目研究。他说:“在此期间,我国科学家已经对碟式发电系统,塔式发电系统以及槽式聚光单元进行了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的核心技术,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镜、高精密度双轴跟踪控制系统、高热流密度下的传热、太阳能热电转换等。”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光热发电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王志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家对光热发电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从2006到2010年,仅科技部投入光伏发电的经费就超过4750万,光伏发电在许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我国科学家目前已经掌握了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的关键技术。比

5、如,对抗风载高精度定日镜技术、高温塔式吸热器技术、高温储热技术、电站控制技术、塔式发电系统设计和集成技术、槽式真空管制造工艺和槽式聚光器集成技术等等。  “就光热发电而言,我国目前已形成从基本材料、主机设备和系统设计集成的产业链。”王志峰自豪地说,自2007年起至今,我国已连续举办三年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三亚国际论坛”,该论坛已成为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太阳能热发电的会议之一。世界三大太阳能热发电公司,国际能源署与美国能源部等都开始派代表出席该会议。  拨“云”方能见“日”太阳能发电尚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世界太阳能资源大国,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无疑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阳光

6、产业。”能源专家委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说,“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如同有"阳光"就有"影子"一样,中国太阳能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许多挑战。”  谈及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许洪华举例说:比如,缺乏明确的光伏和光热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建立行业公共研究与测试认证平台;太阳能电池全产业链、光伏发电系统成套装备和应用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完善;光伏发电的审批程序和电价核准程序不明确,在并网以及规模化推广方面有很大的阻力;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不完善,尤其是针对电力部门所关心的安全问题、电能质量和管理问题等方面,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7、;还有独立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管理问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等等。  “尽管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许洪华说,“我们的科研投入及技术积累不足,尚未建立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太阳能发电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众多媒体所披露的中国多晶硅材料产能过剩的问题,许洪华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我国目前多晶硅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国内产业链的需求,实际在建和达到的产能不能说过剩。他告诉《经济参考

8、报》记者:“生产成本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