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ID:20275813

大小: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1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_第1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_第2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_第3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_第4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英华学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郑碧琦教学目标: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感知课文大意。2、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3、体悟其中蕴涵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4、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身处

2、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快速阅读理清人物的心态变化历程,领悟其中蕴涵的精神品质。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深层理解课文内容。2、探究研讨法。引导学生质疑,如鲁滨孙落难荒岛上计算时间、记日记等行为的意义,激活思维,更深层次理解作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鲁滨孙对生活感悟的哲理性语句,理清文路。)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挑战自然,勇于探险”是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向往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都喜欢冒险。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

3、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它,书名是什么?它也被称作“生活的教科书”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

4、ultureandIslamicculture9,为什么?鲁滨孙是冒险家,还是英雄?在荒芜人烟的海岛上28年的孤独时光,他是怎样度过的?他靠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笛福和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一、研读探究:㈠、学生默读课文,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合作探究:【预习检查】(1)让读过《鲁滨逊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作品。(2)检查预习:基础知识积累(P173)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投影)泅作践沮丧搁浅斫痕日规抵御愁闷孤立无援冻饿之虞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3)以每分钟50

5、0—600字的速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重点,然后回答问题。1、你觉得课文标题“荒岛余生”合适吗?如果合适,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如果不合适,请拟一个新的标题,并谈谈理由。明确:(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答案:①标题合适。扣紧了原文第一段中的句子:“流落到这个荒岛上……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表现了鲁滨孙无可奈何、绝望、熬日子的心态。②标题不合适。应改为“荒岛重生”或“荒岛求生”,因为鲁滨孙刚上岛时表现得很消极,但他最终调整了心态,找到了活下去的心理支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课文提示中可以知道,他上岛时很年轻,

6、而在岛上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重生”“求生”比“余生”更合适。2、综观全文,鲁滨逊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同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明确】一、(1——3段)写了鲁滨逊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的生存下去。(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

7、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9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辨证的思维,成功的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二、(4——9段)叙述了鲁滨逊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这几段给我们展现了鲁滨逊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逊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鲁滨逊实干精神

8、是持赞颂态度的。)三、(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逊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心态。综观全文,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写的是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