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

ID:20279292

大小:1.18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2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_第1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_第2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_第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_第4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3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2015年10月8日晚,宁波上演了月全食。宁波天文爱好者协会于“城市阳台”组织观测活动。可惜天不作美,没能观测到月全食时的“红月亮”。右图为月食原理图,读图回答1~2题。1.月食发生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共有:A.1级B.2级C.3级D.4级2.月食食甚时,月亮并不是全不可见,而是变成暗红色隐隐挂在天际。“红月亮”古称“血月”,认为是文明灭绝的大凶之兆,实为普通不过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关的原理是:A.大气折射B.大气反射C.大

2、气散射D.大气逆辐射3.2013年杭州成为国内首个提出设立“黑暗天空保护区”的城市,暗夜星空,已成为一种需要精心保护的珍贵自然资源。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属于A.卫星B.彗星C.行星D.恒星4.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宣布,发现了3颗迄今为止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据称这三颗行星“大小合适,位置合适”,为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带来新的希望。“位置合适”决定了行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A.温度B.大气C.水D.紫外线右图为日本探测船“地球”号在东京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500米的海洋开始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盼能揭示气

3、候暖化秘密,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据此回答4~5题。5.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次钻探的深度只能在地壳层 B.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面C.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面  D.此次钻探能钻穿岩石圈6.若海底发生地震,“地球”号探测船将受到哪种地震波的影响A.纵波PB.横波S  C.P波和S波D.无任何地震波9读右下图日全食图,回答7~8题。7.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A.平流层B.日冕层C.色球层D.光球层8.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与之相关的大气削弱作用主要是A.散射B

4、.反射C.折射D.吸收“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两图,回答9~10题。9.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8℃B.12℃C.10℃D.20℃10.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④C.③D.②1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A.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12.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A.海沟B.岛弧C.海岭D.海岸山脉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与渭河谷地的成因最相符的地质构造是A.

5、aB.bC.cD.d14.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A.①B.②C.③D.④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915.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16.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找到水的是A.甲B.乙C.丙D.丁17.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的地表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植被不良读右图,完成18~19题。18.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确B.背风坡坡度缓C.由流水沉积

6、作用形成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19.下列省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种地貌的是A.黑龙江B.新疆C.四川D.山西科考人员在甘肃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21.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

7、侵蚀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读图回答22~23题。922.构成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的岩石的成因类型是:A.喷出型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型岩浆岩D.变质岩23.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A.风化、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A.东非大裂谷  B.海岸山脉C.大西洋 D

8、.喜马拉雅山脉25. 关于图甲和图乙叙述正确的是:A.乙图中a 属于变质岩B.乙图中c到b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C.甲图中大洋板块的岩石①地比②地老  D.甲图中②地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