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

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

ID:2027963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  _第1页
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  _第2页
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  _第3页
资源描述:

《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摘要】  慢性咳嗽见肺阳虚证的基本病机是肺脏阳虚不能布津,津液凝聚。临床可分为两类:肺寒停饮,脾肺虚寒。肺脏功能衰惫不能布津成为咳痰清稀等症,宜用桂枝、干姜、胡椒之类振奋阳气,人参、白术、甘草之类益气补虚,体现温阳补肺法则,成为内生之寒,温必兼补的配方法度,才能使其功能渐复,再配半夏、茯苓之辈燥湿渗水,治其液结之痰,于证始惬。【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肺阳虚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应用  肺阳虚证是临床上慢性咳嗽的较常见证型,病史较长,病势缠绵。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气喘,或见饮热汤暂止,面色苍白,舌淡

2、白苔滑,脉细或弱等。现就慢性咳嗽从肺阳虚证辨治的沿革、病机、治法及体会浅谈如下。  1沿革  肺阳虚的提法,在医学史由来以久,又较多争议。有关肺阳虚的病因、症状、脉象的记载,早在《内经》便有记载,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形寒寒饮则伤肺”。《素问·玉机真藏论》云:“秋脉者肺也,……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纵观上述文献,多倾向于“肺中冷”“肺虚冷”,而对“肺阳虚”的提法十分谨慎。尽管也有“心肺之阳降”“肺下降之阳”“肺之阳气”(《医原·阴阳互补论》)。“肺阳”(《医原·人身一小天地论》)“温补肺阳”“扶肺之阳”(《血证论·吐

3、血》)等概念。但多简而不详,缺乏论述,一度比较趋同的意见是:“肺在病理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如肺阳的升散作用,概括于肺气的宣发功能,肺的阳气不足概括为肺气虚。”但阴阳学说作为中医体系的基础,具有普遍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张介宾云:“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瞿岳云:“肺当有阳”。“肺阳”“肺气”的提法同时符合中医理论,符合临床实际。这一点《伤寒杂病论》已开证治之先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微恶寒,……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则

4、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本条系表证兼阳虚,经误治后,致肺阳虚的救治,治宜温肺复阳,固护卫表,此为治疗肺阳虚的祖方,另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痿吐涎沫”,现在临床上仍多用〔13〕。  2病机分析  慢性咳嗽见肺阳虚证的基本病机是肺脏阳虚不能布津,津液凝聚。临床又可分为两类:肺寒停饮,脾肺虚寒。  2.1肺寒停饮肺气以宣降为顺,其宣降功能又与水液代谢直接相关。肺气开宣,津液才能敷布;肺气肃降,水道才得通调。若皮毛感受寒邪,从表入里,伤及肺系,日久不愈,阳气渐衰,肺功日损,气郁不宣,逆而不降,津凝不布,水道失调

5、,肺寒停饮,咳嗽、胸满、痰稀等症见矣。  2.2脾肺虚寒因恣食生冷,戕伐脾阳,或外寒相加,由三焦内归脾胃,以致中焦虚寒,健运失职,日久母病及子,脾病及肺,肺脏功能减弱,肺阳虚惫,敷布无权,肺失宣降,津凝气逆,遂生咳嗽。咳嗽痰稀,咳时饮热汤暂止,为脾肺虚寒的独有之象。  3治疗方法  肺脏功能衰惫不能布津成为咳痰清稀等症,宜用桂枝、干姜、胡椒之类振奋阳气,人参、白术、甘草之类益气补虚,体现温阳补肺法则,成为内生之寒,温必兼补的配方法度,才能使其功能渐复;再配半夏、茯苓之辈燥湿渗水,治其液结之痰,于证始惬。具体治法分证如下:  3.1肺寒停

6、饮证水液遇寒则凝,凝则痰浊窒塞于气道;遇温则化,化则痰消而气道畅通,故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肺寒停饮投以温肺之品,使肺气能够正常宣降,则水饮自消。方取苓甘五味姜辛汤。方中甘草、干姜温补脾肺,脾得温而能散精归肺,肺得温而能布散津液,水道通调,自不停蓄为饮;茯苓淡渗利湿,与甘草、干姜为伍,则甘草、干姜杜其生痰之源,茯苓治其已聚之饮;佐辛散的细辛,酸收的五味子,既可止咳降逆,又可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相得益彰。5药同用,能呈温肺化饮功效。  3.2脾肺虚寒证尤怡曾谓:“内生之寒,温必兼补”。此证但见咳嗽痰稀而无寒热外证,自

7、宜温补脾肺,恢复两脏功能。方取治冷嗽方。方用干姜温脾肺之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脾肺之虚,而以五味子收敛耗散之气,俾脾阳振奋而能输津归肺,肺功能恢复而能布散水津,津行无阻,肺气宣降亦就渐趋正常,虽不止咳而咳嗽可止。  4体会  在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常可见肺阳虚证,若见咳嗽气喘,胸满痰涎,舌淡白苔滑,脉细或弱,属肺寒停饮证,予苓甘五味姜辛汤。兼见呕恶者,加半夏降逆祛痰;其形如肿者,加杏仁宣降肺气;若面热如醉,为胃热上熏其面则加大黄以利之。肺司呼吸,清气有赖肺系吸取;脾主运化,谷气有赖脾胃化生,故气分病变多从肺脾论治。肺为水之上源

8、,脾主运化水湿,水液失调亦多两脏同病。两脏在生理、病理上有共同性。若肺病不从本脏施治而从脾胃论治,即通常所说的培土生金法则,此种肺病治脾的方法,多用于脾肺虚寒,体现温必兼补的配方法度。故治中焦虚寒的理中、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