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

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

ID:20289541

大小:62.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2

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_第1页
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_第2页
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_第3页
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_第4页
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恶搞之侵权分析摘要:网络恶搞之风愈演愈烈,近期又有“duang事件的走红更是将网络恶搞推至巅峰状态。在人们看完恶搞版的广告视频一笑了之的背后,在法律人看来却是会思考是否涉及到侵权之嫌。笔者借此事件,以恶搞视频以及恶搞图片为例,探宄网络恶搞与网络侵权的界限在哪。笔者认为恶搞分为两种,一种不构成侵权,在法律上被称为滑稽模仿,英文表述为Parody,另一种恶搞则会构成侵权。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既可以让人们在压力大的现代社会继续享受这种恶搞文化所带来的欢笑,又不会让这种文化成为滋养网络侵权的温床。关键词:duang;网络恶搞;侵权中图分类号:D9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

2、(2015)11-0125-02作者简介:胡雪婷(1993-),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一、事件简介最近duang一词无疑己经成为羊年伊始最热门的网络词汇之一,而此词之来源是由一则广告引起的。由某明星于2004年代言的一则洗发水广告,其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拍这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最近有网友将这则广告与某歌手的成名曲《我的滑板鞋》结合进行恶搞,一时间就红遍了整个网络,于是duang—词就被赋予了“头发与特技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声音”的意思。“恶搞”这一词汇本是起源于日本游戏界词汇“KUSO”,后传于台湾,再有台湾传入香港,借而进入内

3、地。恶搞,顾名思义,恶意搞笑,通过把一个完美或者严肃的事物,改造为庸俗的东西,通过两者之间强烈反差达到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的做法,和无厘头文化十分相似。随着网络时代到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恶搞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很流行的方式,比如之前在网络上很火的“李白很忙”,就是李白被恶搞的图片在网络里满天飞以及强行加给李白的“藏头诗”和“预言帝”的称号。这些都是将近期发生的一些大事件通过加入无厘头的一些元素进行调侃,将事情进一步娱乐化。所以不论是谁,只要掌握了技术,就在网上能对图片、视频等等进行重新加工、编排、配音等手段,达到自己想要的颠覆效果和想要表达的讽刺意思,而受众也是十分广泛的,大

4、家只要上网就能浏览到相关的图片、视频,传播速度之快也是无法想象的。二、网络恶搞侵犯的各项权利(一)保护作品完整权恶搞视频会对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造成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属于著作人身权之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得对作品进行实质性修改,更不得故意改变或用作防伪的手段改动原作品。当然,视频恶搞就是截取了原影视作品的一部分,从内容上看是对原影视作品的配音加以篡改,画面进行丑化,字幕加以更改,这些内容无疑都是对原影视作品完整性的破坏。并且恶搞人的主观定为故意。但是对于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笔者认为还有一点为应足以造成公众对该作

5、品的误解保护作品完整权是维护作者的思想观点与其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的同一性,通过对此同一性的保护能够使公众透过作品知晓作者内心的想法。按此推理,禁止他人的歪曲篡改仅仅是表象,真正禁止的是歪曲篡改行为导致作者真实的想法无法到达公众。也就是说,后者是法律保护的目的,前者是达到这个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这就带来个问题,如果他人对原作品的改动绝不会误导公众来错误地认识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否就不该认定构成侵权?笔者认为是不构成侵权的,即如上所提及的滑稽模仿。就这则洗发水广告来说,首先,恶搞者所配音的内容的确是跟原内容不符,可是这则广告实则在2010年就已经被专家证明有假,让消费者不要轻信某些产品

6、强调含多少中药,找明星代言而延误就医。并且也于那段时间,许多明星因为打的虚假广告而惹上了官司。因此,现在再看这则被恶搞的广告的时候,其实发现这并不会导致公众对这则广告本身的误解,只不过是用无厘头的配乐、剪辑和夸大文字内容对这则假广告进行了讽刺,让人们发笑。所以笔者至少并不认为这个恶搞视频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但是并不排除有些恶搞视频的确是完全符合了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构成要件的。(二)名誉权网络恶搞会对当事人的名誉权造成侵权。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

7、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一般判断名誉是否受损的标准是看有无使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如果通过恶搞,恶意以侮辱或者诽谤的方式丑化了他人的形象,使得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应该认定为侵犯名誉权。虽然很多明星因为被恶搞而博得更多关注而增长了人气,这或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