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

ID:20289660

大小:414.59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12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_第1页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_第2页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_第3页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_第4页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实践调研报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杭州市“五水共治”实践调研报告经贸管理学院物流工程(1601)二0一七年四月组长:金建华组员:高䶮晨,高超,郭志勇,刘自昂李江涛,孙阳,王立丰,杨伟委26目录引言21.调研背景31.1历史文化依据31.2科学思维41.3现实意义52.具体举措72.1多中心治理主体72.2多中心治理手段83.调研内容84.显著成果94.1全面消灭黑臭河水质显著提升94.2改善民生产业转型成功94.3美丽浙江建设“三五治理”硕果累累104.4获批“国家生态”市生态宜居绿色发展105.实践分析115.1问卷调查分析115.2当代大学生在行动236.问题及措施

2、246.1存在问题246.2采取措施2526引言治水就是生态,就是民生,就是转型。“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作为浙江省会的杭州是著名的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杭州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可治理自来水、江水、河水等水流的污染问题。此外浙

3、江省杭州市凭借“五水共治”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不断扩展与自然生态日益萎缩的发展矛盾,也能切实改善民生保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让群众乐享品质生活,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小组决定对杭州在实施五水共治过程中取得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五水共治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矛盾,并根据存在的矛盾,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推动五水共治战略的实施。1.调研背景“五水共治”是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八八战略”,有效推动经

4、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认真研究“五水共治”工作中蕴含的丰富理论内涵,进一步领会“五水共治”的精神实质和实践逻辑,对于全省上下更好地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把“五水共治”进行到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历史文化依据1.“五水共治”展现了“善治国者先治水”的治理理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江河流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造成对人们生存的威胁。历代王朝都把治水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之一,举全国之力,26集全民之智,大兴水利工程建设。从大禹”改“堵”为“疏”成功治水,到秦始皇“兴水利,定地势”,起用李冰修建都江堰,到隋炀帝开挖京杭大

5、运河,历史上留下了无数治水佳话。近现代以来,无论是我国的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还是浙江的新安江水库、千里海塘坝建设等,无不体现对治水的孜孜追求。现在我省推出的“五水共治”,正是顺应时势、回应民声,延续了千年中华治水传统,同样展现了为民治水的博大情怀。2.“五水共治”展现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治理智慧。在“除水患、兴水利”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人们逐步意识到水是万物之源,河是大地之脉,治理好大江湖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把水治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大智慧,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超脱情怀,积淀

6、以水为要、整体协调的传统生态观。“五水共治”创造性地把“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有机联系,共同推进,既与中华传统生态观高度契合,也找到了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现实途径。3.“五水共治”展现了“强国惠民、孜孜不息”的治理文化通过治水,人们不断加强对自然的认识,把物质的抗争升华到精神的境界,产生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等诸多与治水相关的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大禹治水精神体现出的创新的勇气、超凡的能力、“顾大家舍小家”的品质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不断传承,为后人所敬仰。“五水共治”站在特定的历

7、史方位,同样从社会和群众对水的需求出发,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以现代大禹的精神开展治水,体现了与中华治水文化的一脉相承。1.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我们谋思路、想方法、抓工作要遵循的“宝典”。“五水共治”从基层实际出发,抓住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发展之要关键因素,生动地运用科学思维,体现26了方法论与认识论的高度一致。1.“五水共治”充分运用了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生态文明建设要用系统

8、思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省委把“五水共治”作为“牛鼻子”来抓,提出抓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就是抓社会治理促平安,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就是抓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